首座升大师赴西京知教门事

高论弥天四海闻,久为龙象主空门。

雪峰传法称开士,麟殿谈经奉至尊。

香满赐衣归洛社,苔封文室寄梁园。

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高深的言论传遍天下,长久以来作为佛门的领袖。
雪山上的法师被誉为开悟之人,他在宫殿中讲解经典尊奉至高无上者。
带着御赐的香衣回到洛阳的社团,书房长满青苔寄托在梁园。
应当携带梵文书籍和贝叶经回去,在斋戒结束后与谁共读呢?

注释

高论:高深的见解。
弥天:遍布天空,形容名声大。
龙象:比喻佛法的崇高地位。
空门:佛教的代称。
开士:开悟的修行者。
麟殿:宫殿的美称,可能指皇帝居所。
至尊:至高无上的尊者。
赐衣:皇帝赏赐的衣服。
洛社:洛阳的社团或佛教团体。
文室:学者的书房。
梁园:古代名园,此处可能象征学术文化中心。
梵书贝叶: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经书。
斋罢:斋戒结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行生活和其在佛法上的造诣。"高论弥天四海闻,久为龙象主空门"表明这位僧人的佛学知识渊博,被世人所知,已长期担任寺院的重要职务。"雪峰传法称开士,麟殿谈经奉至尊"则进一步强调其在禅宗传承上的地位,以及他对佛教经典的深入理解和尊崇。

"香满赐衣归洛社,苔封文室寄梁园"可能暗示这位僧人在返回寺院时,受到了信徒的供养,同时也有向其他寺院或弟子传授知识的行为。"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则表现了他即将离开此处,带着佛经(梵书)和贝叶经文,对于未来的修行伙伴可能有一种期待或留恋。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位佛学大师的形象,他不仅在佛法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在僧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行动和思考都与佛教修行紧密相连,展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投入。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旅中重阳有怀乡国

嘉节临重九,羁游托异乡。

萸房谁系臂,菊蕊懒浮觞。

野渡宾鸿急,村田晚稻黄。

悲秋更怀土,只恐鬓成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晏殊奉礼归宁

垂髫婉娈便能文,骥子兰筋迥不群。

南国生刍人比玉,梁园修竹赋凌云。

堵墙看试三公府,反哺知千万乘君。

赐告归宁来别我,亭皋木叶正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留别桐城主簿

早曾兔苑传词赋,屈在桐乡勾簿书。

薄宦交朋嗟绊骥,清贫人吏说悬鱼。

二年领郡睽离久,一夕当樽鄙吝袪。

苦恨秋风动行色,徘徊无计驻征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留题张彝宪池亭

潇洒危亭枕碧池,昔年飞盖此追随。

正逢五綵承颜日,兼是三荆并秀时。

夜坐不知银汉没,春游长诉玉杯迟。

如今罢郡重登赏,喜见扶风旧白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