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一)

秦中胜岷蜀,故国不须归。

甲第春风满,巴山昼梦非。

竹深啼鸟乱,花落晚蜂飞。

我欲西还去,敲门慎勿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秦中的风光胜过岷蜀,故乡已经无需再回。
豪门贵族的府邸春意盎然,我在巴山的白日梦不再是真实的。
竹林深处鸟儿纷乱啼叫,傍晚时分花落引来蜜蜂飞舞。
我打算向西返回,敲门时请千万留意别误以为是陌生人。

注释

秦中:指秦地,古代中国的一部分。
故国:故乡,指诗人原来的居住地。
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美好的氛围。
巴山:泛指四川一带的山脉。
昼梦:白天的梦境,可能指对家乡的思念。
竹深:竹林幽深。
啼鸟:鸟儿鸣叫。
花落:花瓣飘落。
晚蜂:傍晚的蜜蜂。
西还:向西返回。
敲门:敲击门扉。
慎勿违:务必不要误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一)》。诗人通过描绘秦中的美景,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长安生活的满意。"秦中胜岷蜀"一句,赞美了秦地超过蜀地的优美风光。"故国不须归"流露出诗人对眼前的舒适生活感到满足,不愿轻易离开。

"甲第春风满"描绘了春天充满富贵人家的景象,显示出长安的繁华。"巴山昼梦非"则暗示了诗人之前可能有过对故乡的思念,但现实中的长安生活让这些梦境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竹深啼鸟乱,花落晚蜂飞"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环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长安的喜爱之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定:"我欲西还去,敲门慎勿违",他想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但又提醒自己在享受长安生活时要珍惜当下,不要轻易改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生活的深深留恋和对故国的微妙情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二)

唐朝卿相宅,此外更应无。

请看庭前树,曾攀屋里姝。

流传渐失实,遗老不禁徂。

试问归登物,林间翠石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三)

爱君高堂上,有似蜀江壖。

墙外终南近,檐西太白偏。

晚梅晴自媚,老竹暗相迁。

未到遥闻说,吾庐安得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四)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

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五)

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

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

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

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