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

清气崖深,斜阳木末。松风泉水声相答。

光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吴姬压。

头上乌巾,鬓边白发。数间破屋从芜没。

山中有此玉川人,相思一夜梅花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古人啜茶之乐,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清气崖深,斜阳木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间风光图,清新的空气在高崖之间流动,斜阳照射到树梢之上,营造出一种恬淡幽深的氛围。

"松风泉水声相答。" 这句话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松林中的风和山谷里的泉水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谐共生之美的感受。

"光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吴姬压。" 这里提到了卢仝啜茶的手卷,"光浮碗面"形容茶汤清澈,"啜先春"则是指品尝春天的新茶,不需要用美酒和吴姬的佳酿来相比,也表达了诗人对卢仝啜茶之雅兴的赞赏。

"头上乌巾,鬓边白发。"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的形象,头戴黑色头巾,鬓角却已斑白,显示出岁月在诗人身上的痕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境。

"数间破屋从芜没。" 这句话则描绘了一种荒废的景象,几间破旧的房舍被野草所覆盖,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山中有此玉川人,相思一夜梅花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卢仝在山中的生活状态的想象,以及他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里,"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卢仝的崇敬之情,而"一夜梅花发"则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描绘,也象征着纯洁和坚韧不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古人啜茶生活状态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咏汤

瑶草收香,琪花采汞。冰轮碾处芳尘动。

竹炉汤暖火初红,玉纤调罢歌声送。

麾去茶经,袭藏酒颂。一杯清味佳宾共。

从来采药得长生,蓝桥休被琼浆弄。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跋伯时弟抚松寄傲诗集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阑秉烛惊相对。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

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

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郊行,值游女以花掷水,余得之,戏作此解

花引春来,手擎春住。芳心一点谁分付。

微歌微笑蓦思量,瞥然抛与东流去。

带润偷拈,和香密护。归时自有留连处。

不随烟水不随风,不教轻把刘郎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催人步屧吹笙径。

可曾中酒似当时,如今却是看花病。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秋千院落寒犹剩。

卷帘休问海棠开,相传燕子归来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