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翻译

献给您金色酒杯中的美酒,用玳瑁和玉装饰的小匣里藏着雕琢精美的琴。
七彩斑斓如芙蓉羽毛般的帷帐,还有织着九朵莲花和葡萄图案的锦绣被褥。
青春容颜逐渐凋零年华将尽,寒冷的时光宛转流逝天色将近黄昏。
希望您能抑制悲伤减少愁思,听我随着节奏行路时的吟唱。
在那柏梁台和铜雀台上,哪里还能听见古代那清澈悠扬的乐声呢?

注释

奉君:恭敬地献给。
金卮:金色的酒杯。
玳瑁:一种海龟,壳可做装饰品。
玉匣:玉制或装饰有玉的盒子。
七彩芙蓉:形容色彩斑斓如荷花般美丽。
羽帐:用鸟羽装饰的帷帐。
九华:形容华丽,多姿多彩。
蒲萄:即葡萄,此处指图案。
红颜:美丽的容颜,常指女子。
零落:凋谢,比喻人老去。
岁将暮:年岁已晚,比喻人生晚年。
寒光:冷清的光线,这里指时光。
裁悲:削减悲伤。
减思:减少思绪。
抵节:随着音乐的节奏。
行路吟:边走路边吟诗。
柏梁:汉代台名,此泛指高台建筑。
铜雀:铜雀台,三国曹操所建,此亦泛指。
清吹音:清新悠扬的音乐声。

鉴赏

此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的作品,名为《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一)》。从这短小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这里描绘了一种奢侈而细腻的情景,金卮(古代的一种酒具)代表着高贵的美酒,而玳瑁玉匣则是精致的玉制琴箱。这两句通过对比宝物和乐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接着,“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更进一步地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芙蓉和蒲萄都是高贵而精致的装饰,而它们与羽帐和锦衾的结合,使得诗中的意象更加深邃和奢华。

然而,随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这两句的出现,我们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悲凉。红颜指代年轻貌美之人的容颜,岁月流逝让这些美好不再,而寒光宛转则是对日落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时光即将过去的无奈。

最后,“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诗人表达了希望对方减少哀伤与思念,而是去聆听他在旅途中的吟咏。柏梁铜雀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不再出现,而宁愿听到古时候清脆的笛子声音。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对于现实无奈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段诗通过对比和对美好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之美的留恋,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好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三)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

念我旧人多悲声。忽见过客问何我。

宁知我家在南城。答云我曾居君乡。

知君游宦在此城。我行离邑已万里。

今方羁役去远征。来时闻君妇。

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亦云悲朝泣闲房。

又闻暮思泪沾裳。形容憔悴非昔悦。

蓬鬓衰颜不复妆。见此令人有馀悲。

当愿君怀不暂忘。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五)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

寒云泽雉栖其中。歌妓舞女今谁在。

高坟垒垒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

非我昔时千金躯。随酒逐乐任意去。

莫令含叹下黄垆。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六)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虽蒙朝日照。

信得几时安。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七)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举头四顾望。

但见松柏园。荆棘郁樽樽。中有一鸟名杜鹃。

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

羽毛憔悴似人髡。飞走树间啄虫蚁。

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

中心恻怆不能言。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