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喜客过

积雨无所诣,十日不出屋。

故人念端居,牢落如槁木。

高轩过穷巷,下马想慰沃。

载酒酡杨颜,裹饭饱桑腹。

日暮从者散,还寻旧书读。

形式: 古风

翻译

连绵的雨让我哪儿都不能去,十天没出过家门。
老朋友挂念着我独处的日子,我像枯木般孤独落寞。
有位贵客驾车经过偏僻小巷,下车想要给我安慰和温暖。
他带来了美酒让我脸颊微红,又带来饭菜填饱了我的肚子。
直到日暮时分随从离去,我又独自回到旧书堆中阅读。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
无所诣:哪儿都不能去。
端居:独处。
牢落:孤独落寞。
高轩:贵客的车。
穷巷:偏僻小巷。
慰沃:安慰和温暖。
酡杨颜:脸颊微红(形容饮酒后脸红)。
饱桑腹:填饱肚子。
日暮:傍晚。
从者散:随从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雨不出、心怀故人之情的隐逸生活。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朴实而蕴含深情。

"积雨无所诣,十日不出屋" 描写了连绵不断的细雨,使人不得不闭门谢客,长时间不敢踏出家门。这里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故人念端居,牢落如槁木" 句中“故人”指的是旧友或知己,他们在诗人的记忆中似乎被深深地铭刻着,如同坚固的栗子难以撬开。这两句传达了对往昔交情的怀念和渴望。

接下来的"高轩过穷巷,下马想慰沃" 描绘了一位骑士经过贫瘠的小巷时刻意停留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来访者的期待与热情款待。这里的“慰”字突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

"载酒酡杨颜,裹饭饱桑腹" 则是对款待客人的具体描写,通过“载酒”、“裹饭”的动作传递了丰盛而真诚的招待。这里的“酡杨颜”、“饱桑腹”也增添了一份温馨和满足。

最后,“日暮从者散,還尋舊書讀” 画面中,随着夜幕降临,来访者纷纷离去,而诗人则回归到自己孤独的世界,寻找旧书阅读。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事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心灵世界,以及他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青山道

冥冥青山道,丛木含古烟。

远客事行役,未晚不敢前。

乳虎正养子,采食大路边。

但顾己所急,其谁辨愚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青乌

青乌客馆之东轩,前对长江隔层嶂。

攲危一径入林外,竹栅茅檐俨相向。

爱其生事亦自足,牛羊纵横鸡犬放。

安得与尔号比邻,为作野歌供吹唱。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青城山丈人观

群峰垂碧光,下拥岷仙家。

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

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

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

愿言凤罗盟,毕世驱尘邪。

循奉蕊珠戒,期之飞太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鸣玉亭筹笔之南

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

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

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

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