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靴不问贵游嗔。
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
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
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仕途上的不得志和对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靴不问贵游嗔”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淡然与超脱,不再追求那些虚名和物质享受。
接着,“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有着成为领袖、引导者的愿望,但现实中却只能接受命运安排,做一个普通之士。
“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显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长远规划,他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并且对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念,哪怕需要忍受长达十年的贫困。
最后,“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彻底放弃,以及对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他准备抛下一切跟随某位尊敬的人物离去,背起琴行走在山涧之畔,寻找心灵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仕途与隐逸生活,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省和超脱的心态,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挣扎的共同心理状态。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一出悬知计已非,更堪留滞未成归。
即今白首负松菊,何处青山无蕨薇。
不恨老从中岁至,但悲事与素心违。
当斋寂寞生秋草,几度临风忆杜微。
尊君曾索野堂吟,忽忽归舟忘至今。
旧有田庐无偃仰,新移花木已幽深。
远书来责订金诺,拙咏聊酬挂剑心。
行尽四方垂八十,始知朝市愧山林。
之子幽栖恨未深,飞泉来处有亭临。
觚悬木杪犹烦耳,易在床头且洗心。
夸士十浆须五馈,痴人一帚享千金。
箕山颍水应如故,太息巢由不可寻。
颠米含毫野处名,略安栏槛不施扃。
原田足雨陂塘白,天海无云岛屿青。
邻叟扶犁耕斥卤,行人休树濯清泠。
何时去作轩中客,并欲传公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