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述哀(其二)

谁使黄巾乱,乾坤满战尘。

寇雠原赤子,将帅半清人。

抚字无良策,诛求损至仁。

君王频罪己,钟鼓不遑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燕京述哀(其二)》。诗中描绘了黄巾之乱后,乾坤动荡,战尘弥漫的景象。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首句“谁使黄巾乱”,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黄巾之乱并非自然发生,而是有人为因素导致。接着,“乾坤满战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惨状,乾坤被战争的尘埃所覆盖,充满了悲凉与绝望。

“寇雠原赤子,将帅半清人”两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原本是同族的百姓成为了仇敌,而指挥战争的将领却多是清白之人,这种矛盾和悲剧性的情节,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人性的扭曲。

“抚字无良策,诛求损至仁”则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抚恤和治理百姓没有好的办法,征税和索取却损害了仁政,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最后,“君王频罪己,钟鼓不遑陈”表达了对君主自省的期待。君王频繁地自我反省,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福祉却难以实现,因为战争的钟鼓声无法停止,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斥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燕京述哀(其三)

无端招抚策,群盗藐王师。

一自潼关失,频令紫极移。

至尊催战急,司马督兵迟。

可惜舆尸拙,三军食尽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燕京述哀(其四)

求言空下诏,谁解圣明忧。

隔岁降章去,当关内使留。

恩威俱致乱,臣庶不同仇。

草野惭无补,终身涕泗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燕京述哀(其五)

万岁山前树,无春到澥棠。

宫云空漠漠,沟水自泱泱。

天地馀蒿里,龙蛇有白杨。

陇西鹦鹉在,何处问君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燕京述哀(其六)

阴雨煤山树,君臣各一枝。

内城吹角急,前殿击钟迟。

玉辇迁无路,珠丘筑几时。

可怜燕父老,弓剑至今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