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燕京述哀(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感慨以及对统治者决策失误的批评。
首句“无端招抚策”,指出没有理由地采取招抚政策,暗示了对当时统治者策略的质疑。接着“群盗藐王师”一句,描绘出盗贼轻视朝廷军队的情景,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一自潼关失,频令紫极移。”两句通过潼关失守这一历史事件,强调了军事失利对国家局势的影响,同时也暗含了对权力中心频繁变动的无奈和讽刺。
“至尊催战急,司马督兵迟。”对比了皇帝急于求胜的心态与实际指挥官行动迟缓的现实,揭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存在的问题,体现了对战争指挥不力的批评。
最后,“可惜舆尸拙,三军食尽时。”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士兵牺牲的惋惜之情,同时指出在军队粮食耗尽的关键时刻,却未能妥善处理,进一步凸显了战争的悲剧性和统治者的失策。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战争、政治的复杂洞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