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见寄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淮河之上,有两条向东游来的鲤鱼,巧妙地带着书信穿越江河湖海。
仔细观察,字迹如松树般清瘦,仿佛能看见写信人正须发飞扬,神情孤傲如鹤。
英雄世家怎会用这种方式传递消息,书生的习性虽然如此,却也难免。
不要因为年老的骏马还想驰骋千里,而在酒醉后悲歌,却缺少了盛酒的壶。

注释

淮上:淮河的上游。
鲤鱼:古代常用来象征书信。
落墨:落笔的字迹。
松瘦:形容字迹清秀瘦长。
掀髯:形容人须发飞扬的样子。
烈士:指有高尚节操的人。
书生习气:读书人的习惯或气质。
老骥:老马,比喻有才能但年老的人。
唾壶:古代文人饮酒时常用以盛吐沫,此处代指饮酒的豪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中描述了淮河边双鲤鱼跃动的情景,以及诗人巧妙地将诗信传递给远方的朋友。在第三句“细看落墨皆松瘦”中,"落墨"指的是书写下的文字,"松瘦"形容字迹之轻盈,与后文中的"掀髯正鹤孤"相呼应,描绘了诗人书法的风貌和其超然独立的个性。第四句“烈士家风安用此”表达了对朋友家风的赞赏与自信。

最后两句则表露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态,"莫因老骥思千里"中"老骃"比喻年迈之人,"莫因"意味着不再为远大的抱负所牵绊,而是乐在当下;"醉后哀歌缺唾壶"则描写了诗人饮酒至酣,高声歌唱,情到深处而忘却了世俗的拘束,连随手可得以润喉的唾壶都已不在意中。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友人家风的赞赏和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泊名利的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朱逊之,并引

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从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姓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

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

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敢评。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

商也哀未忘,岁月忽已秋。

祥琴虽未调,馀悲不敢留。

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

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沟。

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

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

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

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浮。

酒中那有失,醉则不惊鸥。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

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

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

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

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

悄然得长愁,为计已大误。

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

强为釂一酌,将非作愁具。

成言如皎日,援笔当自赋。

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其一)

公退清闲如致仕,酒馀欢适似还乡。

不妨更有安心病,卧看萦帘一炷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