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时期边塞景象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的无奈与哀伤。
开篇“白草开平野”设定了一片开阔的草原景色,而“炎晖照暮云”则描绘出烈日下的晚霞,这两句构成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后文的战乱场景形成对比。
接下来的“商原宁易向,昆玉怯同焚”中,“商原”指的是广袤的平原,而“宁易向”则意味着平原上的生活原本安宁和容易。“昆玉”通常指代边疆之地,而“怯同焚”表达了战火连天,边塞人民的苦难。
“田烛宵俱远,边烽晓不分”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废和恐慌。“田烛”即田野上的灯光,原本象征着平民夜晚的温馨生活,但现在却“宵俱远”,意味着这些都已变得遥不可及。边疆烽火连天,昏晓难分,表达了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最后两句,“方阳休自任,阮瑀久从军”中“方阳”指的是平静的日光,而“休自任”则是对战乱生活无奈接受的态度。“阮瑀”古代称士兵为“阮”,而“久从军”表达了长时间参与战争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勾勒出一幅边塞战争的沉重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战争的哀伤与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