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桑间小妇好声音,映叶穿枝意已深。
尽日呼郎郎不应,萧萧风雨到前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桑树林中劳作的女子,她的歌声清脆悦耳,如同黄莺鸣叫般动听,透过绿叶和树枝传扬开来,表达了她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然而,尽管她一整天呼唤着情人,却得不到回应,只有风雨声在寂静的前林中回荡,增添了寂寥与无奈的情绪。诗人梅尧臣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爱情画面,展现了女子的纯真情感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昔岁南阳道中别,今向华亭水上逢。
把酒语君悲且喜,流光冉冉去无踪。
远赠乌纱帽,能无白也诗。
山花不更插,野客莫惊窥。
朝乘铁獭上青山,最滑春苔乱石间。
出入白云胜蜡屐,玉骢虽贵未应闲。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