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其二)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用泥土封闭双耳,即使是师旷也会变聋。
离朱揉碎双眼,面对面也无法沟通。
如同折断的弓失去手臂,怎能成为逢蒙这样的箭术高手。
明亮的太阳照耀整个天地,光芒直射天心。
如果被外物侵蚀,即使牙齿都脱落,仍像孩童般纯洁。
君子真诚待人,内心与自然法则默默相通。
因此虞舜的智慧,不在于他有双瞳孔的异象。

注释

封:封闭。
师旷:古代著名乐师,耳聋却精通音乐。
离朱:古代传说中的视力极佳之人。
逢蒙:善射者,后羿之子。
六合:天地四方,代指天下。
齯齿:牙齿脱落。
诚:真诚。
大化工:自然法则。
双重瞳:指拥有两个瞳孔的异象。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探讨了人眼和耳朵的重要性,以及内在品质对个人智慧与洞察力的影响。首四句通过“块泥”、“师旷”、“离朱”和“逢蒙”的典故,暗示眼睛和听力的局限性,即使像古代名匠师旷和视力极佳的离朱,若无内在的智慧,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感知世界。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折弓”和“光耀”形象地表达,外在的缺陷(如视力减弱)并不妨碍洞察真理,光明普照,关键在于心灵的清澈。

诗人进一步强调,真正的智慧(如虞舜的“双重瞳”象征)并非仅依赖于生理特征,而是源于内心的真诚和对自然法则的领悟。因此,君子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过分依赖外在感官,这样才能达到与天地大道的默契相通。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提醒人们重视内在品质和精神层面的成长,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感官能力。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杂兴三首(其一)

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

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尧舜首制度,巨防高巀嵲。

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

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

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

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

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

形式: 古风

次韵程丞相重九日示席客

湖光飞出洞庭秋,拍手齐看山公游。

黑云抱日离东海,苍霞穿漏红光浮。

我公重惜此佳节,携宾留燕停鸣驺。

城角直穿一气外,碧鳞缥缈飞高楼。

晚花纤丽金靥闹,平莎蒙密绿发稠。

手把玻璃笑当坐,飘然逸气凌云遒。

须臾大卷出新作,铁网包住鲸与虬。

四座传观赏佳句,丝管不发清歌留。

茱萸著酒紫香透,芙蓉插髻双眉修。

后堂新压菊花酿,倾在玉盆凝不流。

美人再拜劝公饮,一饮可忘今古愁。

谁谓长戈可驻景,谁谓萱草能忘忧。

斯言寥阔不可考,乐事须向尊前求。

霓裳法曲古来绝,小槽琵琶天下尤。

只此醉乡有佳境,此境不与人间侔。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江行五绝(其一)

马当之西绝险处,青山独出无四邻。

且系画船枫树下,行人去赛小姑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行五绝(其五)

西江庙前飞来鸟,紫金作翅尾毕逋。

翻空趁船接红果,衔去却哺林中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