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灵寿山前古梵宫,粥鱼斋鼓白云中。
衲僧若会蒙泉意,竟与曹溪一径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灵寿山前古梵宫的幽静图景。"粥鱼斋鼓白云中"一句,通过对寺庙早晨斋饭时分粥与煮鱼之声,以及远处传来的梵钟声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悠扬的钟声和淡定的生活节奏。"衲僧若会蒙泉意"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寺中僧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似乎那些穿着简陋袈裟的僧人们能够与山间清泉沟通心意。
最后两字"竟与曹溪一径通"则揭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曹溪"常指的是诗人曹操,"一径通"意味着在文学和思想上达到一种高度的契合。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与古代伟大诗人的境界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山前梵宫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僧侣与自然交融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情操。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疏林翠竹水沧沧,问是刘公旧隐堂。
但得青编有完传,故居寂寞亦何伤。
萦迂鸟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过踪。
自衒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轩户萧条对北垣,谁来此地种檀栾。
无人会得青青意,雨洗风吹叶叶寒。
岸草江花对夕阳,满船新月夜鸣榔。
秋清菡萏红千柄,风静琉璃碧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