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学官二首(其一)

生平讲贯为知几,世好从渠与我违。

天下无如书益智,人生惟有仕当归。

青灯夜雨虫鱼注,碧水西风鲈鲙肥。

莫道尺前难寸退,古来富贵触危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的《送人赴学官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与对仕途的反思。

首联“生平讲贯为知几,世好从渠与我违。”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明自己一生致力于学问的探讨与理解,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这里的“知几”出自《易经》,意指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深入理解的追求。“世好从渠与我违”则表明诗人不为世俗喜好所动,坚持自己的道路。

颔联“天下无如书益智,人生惟有仕当归。”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学问的价值和仕途的看法。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是最能增长智慧的途径,而人生的最终归宿应当是通过仕途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尊崇和对仕途的肯定。

颈联“青灯夜雨虫鱼注,碧水西风鲈鲙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在夜晚的灯光下,诗人独自研读着书籍,窗外细雨绵绵,仿佛与书中的世界融为一体;远处碧绿的水面被西风吹拂,鲈鱼肥美,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美好和谐共存。

尾联“莫道尺前难寸退,古来富贵触危机。”诗人在此发出深思,提醒人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追求,历史上的许多例子都证明了富贵背后往往伴随着危机。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体现,强调了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深刻思考,还蕴含了对生活的哲理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赴学官二首(其二)

清时岩穴下弓旌,儒馆翘才尽至公。

诗记行程囊古锦,剑装新饰?花骢。

莫因贵宦负远志,当为饥民念鞠躬。

欲问故人在何处,旧山桂树正丛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初夏杂兴四首(其三)

作计吟诗逐故贫,欺人鬼子转情亲。

案头日饮三升墨,铛底时空五合陈。

烧麦旋教供野饭,贯杨准拟买溪鳞。

苏君端为无田出,近日田多更累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初夏杂兴四首(其四)

雨打梅头麦半枯,出门步步困泥涂。

世情何但恶溪恶,野性聊同愚谷愚。

儿可读书供日课,妇如有酒待时须。

兴来方试吟诗笔,西舍催钱吏索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重午二首(其一)

画鹢鸣鼍水满湖,千年遗恨渺平芜。

累臣水底沉鱼冢,玉女钗头缀虎符。

双鬓点斑羞绿艾,一樽凝碧怯香蒲。

楚乡旧俗生悽怆,愧杀人间懦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