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蕾催红欲啭莺,新愁偏傍鬓毛生。
犹怜稚子能赊酒,烂醉春盘碧涧羹。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首句“花蕾催红欲啭莺”中,“花蕾”指的是尚未盛开的花苞,“催红”表达了春天气候温暖,花朵即将绽放的生机勃勃。"欲啭莺"则是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样子,如同小鸟要叫一样充满活力和朝气。
“新愁偏傍鬓毛生”一句,通过“新愁”的产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而“鬓毛生”则是说头发在鬓角(即耳旁)开始生长,这里暗含了时间流逝和生命不断更新的意境。
第三句“犹怜稚子能赊酒”中,“犹怜”表示诗人对某种情景或事物持有怜悯之心,而“稚子能赊酒”则描绘了一个场景:小孩子也能够参与到成人饮酒的活动中,这可能反映出一种乡村生活的画面,充满了生动和欢乐。
最后一句“烂醉春盘碧涧羹”,“烂醉”形容人们在春天美好的环境中尽情享乐,沉浸于酒宴之中,而“春盘碧涧羹”则是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户外宴席,可能是在山涧旁边举行的。"碧涧"给人以清澈、自然的感觉,而"羹"则指古代的一种食物,常用来祭祀或宴请宾客。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流逝和不断更新的情感体验。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岸梢浓染一溪青,山影归舟落叶轻。
欲学渔郎飏纶手,雨蓑月笛了平生。
具足城中了胜缘,毗耶座上供无边。
却收心迹归空洞,莫着俱胝一指禅。
清于明鉴绿于蓝,水色山容总一般。
游子正怀羁旅恨,聊将目力解眉攒。
长芦山下隐龙宫,沥酒船回落照中。
已有龟纹为传卜,不劳乌尾更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