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和李子畲太守<青原书院>原韵》,通过“和”字表明是对李子畲原作的回应。诗中蕴含了对青原书院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学问与道德传承的深思。
首联“岂独名山慨仰攀,废兴事事有循环”,开篇即以名山为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指出名山大川的兴衰更迭如同世间万物一样遵循着自然规律,有着不可逆转的循环过程。
颔联“谁从佛界仙梯外,独注心源道脉间”,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视角转向内心世界与道德精神的追求。这里提到的“佛界仙梯”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心源道脉”则指内心的道德准则与信仰之源。诗人似乎在探讨,在世俗之外,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坚守。
颈联“吾学划然分圣域,崇林长此镇儒关”,将话题转至学术与儒家思想。诗人认为,通过学习与思考,可以划分出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域,而崇高的树林则象征着儒家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长久地守护着道德与知识的门户。
尾联“我来拜谒乡先哲,峰自岧峣水自潺”,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目的。他来到青原书院,是为了向先贤致敬,寻求智慧的启迪。山峰高耸,水流不息,象征着知识与道德的永恒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青原书院及其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与道德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德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