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央上黄岩诗有感用原韵三首(其三)

良切斯民忧,岂曰邀世福。

调达佛之仇,车匿佛之仆。

见身各自殊,宁必恋空谷。

令我忆斯人,深山长痛哭。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民生深切的关注与忧虑,不以追求世俗的福祉为目标,而是站在更高的道德与精神层面,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诗中提到“良切斯民忧”,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强调了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责任感。

接着,诗人通过“调达佛之仇,车匿佛之仆”的比喻,暗示了在追求某种理想或信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对立与挑战。调达是佛陀的仇敌,而车匿则是佛陀的仆人,两者虽身份不同,但都与佛陀有着密切关联,象征着在追求真理或理想时,不同角色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见身各自殊,宁必恋空谷”一句,进一步阐述了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空谷般的理想状态,而应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这里“空谷”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化的境地,强调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最后,“令我忆斯人,深山长痛哭”表达了诗人对某位或某些人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这种情感源自于对社会正义、人性光辉的向往与追求。深山作为背景,可能寓意着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同时也是对逝去者的缅怀与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忆。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不寐作

城中有更鼓,一更如夜长。

山中无更鼓,长夜益凄凉。

初更剔灯坐,灯花灿光芒。

但愿得好睡,不复望嘉祥。

伏枕当二更,须臾到旧乡。

梦怯王令严,回首何匆忙。

开眼见窗白,疑是日之光。

披衣步前檐,星斗乱交横。

约略三更候,掩扉强依床。

敝絮轻如纸,病骨冷如霜。

展转多呻吟,百计觅睡方。

四更至五更,揣摩竟难详。

只闻山鬼啸,不闻鸡口张。

盼盼复盼盼,天运岂无常。

同卧皆熟寐,唯予起徬徨。

将恐长如此,万古黑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所闻

所闻未必虚,我心不可存。

所闻未必实,我心安可存。

天道无一至,人事有同还。

我自处其平,得失无悲欢。

形式: 古风

病腹

昔有学道人,语我护生理。

未饥必先食,未饱必先止。

自从乞食来,往往饱欲死。

非惟口腹贪,得饱良不易。

所以两岁前,腹病繇此起。

因循直至今,祸延犹未已。

乃悟人世间,满足神所忌。

一切毋令尽,灾患胡由致。

形式: 古风

黄熟香

黄熟可怜香,厥产在吾里。

土人呼马牙,血结色微紫。

其次即乌云,其次即马尾。

采择名女儿,纤纤勒玉指。

乾白净削除,细碎盈筐篚。

江南竞崇之,曰此胜沉水。

沉水比佳人,此比隐君子。

芳烈虽不如,甜静斯为贵。

豪达徇其名,贾人徇其利。

遂使黄熟香,氤氲满天地。

我来大漠中,永谢芝兰气。

何人遗此香,再拜泪及趾。

感别已经时,天外逢知己。

非惟臭味投,恭敬桑与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