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横枝冻雀昨夜死,水底黏鱼吹不起。

小伶切玉孤凤愁,九寸之管传生意。

舞雩山下逢丈人,植杖无语空逡巡。

再拜丈人欲识桑麻生长力,鬼蝶翻覆梅花春。

我于万物亦一物,何时春风到肌骨。

空山铁镝年月深,一语不破天地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夜枝头的寒雀已冻死,水底的鱼儿也吹不动。
小伶人吹奏出如孤凤哀鸣的曲调,九寸笛声中蕴含生机。
在舞雩山下遇见一位老者,他手拄拐杖默默无言,只来回走动。
向老者深深鞠躬,想了解桑麻生长的秘密,鬼蝶在梅花间翻飞,带来春天的消息。
我也只是世间万物之一,期盼春风能温暖我的身心。
深山之中,铁箭无声地度过漫长的岁月,一句话却能触动天地之心。

注释

横枝:树枝。
冻雀:被冻死的鸟。
黏鱼:被冻住无法游动的鱼。
吹不起:无法吹动。
小伶:小艺人。
孤凤:孤独的凤凰。
九寸之管:九寸长的笛子。
生意:生命力。
丈人:老人。
桑麻生长力:关于农事的知识。
鬼蝶:象征春天的蝴蝶。
梅花春:梅花盛开的春天景象。
春风:温暖的春风。
肌骨:身体。
空山:寂静的山。
铁镝:古代武器,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天地心:大自然或宇宙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冬至》,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首句“横枝冻雀昨夜死,水底黏鱼吹不起”描绘了严寒中雀鸟和鱼类的困顿,暗示冬日的冷酷无情。接着,“小伶切玉孤凤愁,九寸之管传生意”以音乐比喻,表达即使在困境中,仍有生命力在微弱地传递。

“舞雩山下逢丈人,植杖无语空逡巡”写诗人遇见一位沉默的老人,丈人象征着智慧和经验,他的存在让诗人思考生命的力量和自然法则。“再拜丈人欲识桑麻生长力,鬼蝶翻覆梅花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季节更替的敬畏,以及对春天的期待。

最后两句“我于万物亦一物,何时春风到肌骨。空山铁镝年月深,一语不破天地心”揭示了诗人自我认知,认为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渴望春风能温暖身心。而“空山铁镝年月深,一语不破天地心”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即使在寂静的山中,也能感受到深远的时间和沉默中的真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冬至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1)

林光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生女

贫家生一女,蟋蟀催寒杵。

富家生一女,煖风来玉树。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贫家不生女,饭牛小儿安得妻。

荆钗玉珰各随分,醉中之天无高低。

形式: 古风

石渠行送别福建参议李著作器之

我来石渠五十六,双鬓如蓬腰未曲。

岂为健笔有徐庾,自数来时六十五。

谁解辛苦续子虚,长安有客四十馀。

已成老翁不肯去,青藜当户夜读书。

东观丈人起遐想,无为岁月空踟蹰。

去作诸侯老宾客,可无绿水兼红蕖。

我家东下才百里,钓螺一曲清无滓。

草堂为筑荔枝斜,濯锦江头有如是。

子思子方道为尊,南国佳人如秋云。

不知公侯有朱箔,要问常州李著作。

形式: 古风

同张明府游国清湖

一夕湖头春欲动,便从湖尾穿蒲弄。

层波赤鲤不易得,纵有笭箵何所用。

未应索句如索逋,昨者浮家仍有无。

不然汗漫十日走重湖,更数大孤连小孤。

形式: 古风

城山国清塘

烛龙醉倒不开眼,遮空万里云张伞。

小舟塘外日溶溶,渔歌忽断荷花风。

倚岩僧舍扃深户,我来跋涉拳肩股。

喘停更促短筇上,怪石周遭卧万鼓。

况是秋风到此山,惟有孤鸿时往还。

劳劳百年共缠缚,不似青山长自闲。

古人古人嗟已远,长歌商颂归来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