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窦拾遗秋日见呈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孤独的城市中,我们偶尔在长巷相逢
衰败的柳树围绕着悠闲的门户,夕阳斜照

注释

孤城:形容城市荒凉或孤立。
永巷:长长的巷子,常用来象征寂寞或冷清。
时相见:偶尔相遇。
衰柳:枯萎或凋零的柳树,象征衰老或衰败。
闲门:无人问津或闲置的门。
日半斜:夕阳西下,表示时间已晚。
欲送:想要送别。
近臣:亲近的大臣。
朝魏阙:前往朝廷,魏阙指代朝廷。
犹怜:仍然怜惜。
残菊:凋零的菊花,象征坚韧或秋意。
陶家:这里可能暗指隐士或田园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而又有些凄凉的秋日景象。开篇"孤城永巷时相见",设定了一个空旷静寂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在一座孤立的古城中偶遇,时间已经是黄昏时分,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衰柳闲门日半斜",这里的“衰柳”指的是秋天枯萎的垂柳,与“闲门”相映,显得更加寂静。太阳已经西斜,只剩下了一半的光芒,照在那闲置不用的门上,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欲送近臣朝魏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近臣"可能指的是即将离去的朋友,而"朝魏阙"则是古代都城长安的东门,意味着朋友要远行到很远的地方去。诗人想要送别,但又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最后一句"犹怜残菊在陶家",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凋零之物的怜悯之情。陶家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一个隐喻,代表着往昔的生活和记忆。而“残菊”则象征着秋天的寂寞与生命力的衰退。诗人对这些即将消逝的事物感到不舍,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他们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传递了一种对友人的惜别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赠老将

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辘轳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乌程水楼留别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

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

山程随远水,楚思在青枫。

共说前期易,沧波处处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玉山岭上作

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

晚翠深云窦,寒台净石梁。

秋花偏似雪,枫叶不禁霜。

愁见前程远,空郊下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寻刘处士

几年人不见,林下掩柴关。

留客当清夜,逢君话旧山。

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南陌虽相近,其如隐者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