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碧洞幽岩中的道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碧洞幽岩独息心”点明了道者的隐居之地,一个远离尘嚣、静谧清幽的所在,暗示着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时人何路得相寻”则表达了外界对这种隐逸生活的难以理解与接近,强调了道者与世隔绝的状态。
“养生不说凭诸药,适意惟闻在一琴”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道者的生活哲学。他不依赖药物来养生,而是通过弹琴来寻找心灵的慰藉与满足,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石径扫稀山藓合,竹轩开晚野云深”描绘了道者居住环境的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石径被清扫得稀疏可见,与周围的山藓融为一体,竹轩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隐蔽,野云深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隐逸氛围。
最后,“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表达了道者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他期待着功成之后能够自由飞翔,而对那些还在为生活苦恼吟诵的人表示理解和同情,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者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