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望新安江

入春三月雨不止,意欲涨满新安江。

杏花溪间流更急,四山静听声淙淙。

盘沙很石不相让,苦与洪溜交舂摐。

我来客冬山水涸,扁舟万力劳扶江。

十篙上濑复九退,船背沙石摩琤瑽。

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况今千山万山雨,并作一道奔惊泷。

舟人同此筋力耳,胡能与此相冲撞。

朝来客从武林至,下流见拍潮头降。

若从此时放舟去,两日已下钱塘桩。

我思武林好风影,江山拨秀来轩窗。

经春山笋节松脆,出水河鱼腹膨肛。

酒船衔尾六桥外,酒徒四集人语哤。

胡我郁郁久居此,低头顾影只不双。

多时尘污积芒履,独夜鼠踏翻银釭。

坐愁行叹困羁旅,饮不成户歌无腔。

依依偃蹇竟何济,此不径去将毋憃。

明当放溜趁新涨,卧听船鼓催逄逄。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季中新安江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乘舟于江上的所见所感。开篇“入春三月雨不止”,点明时节与天气状况,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湿润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意欲涨满新安江”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对江水的影响,预示着江面即将变得汹涌澎湃。

“杏花溪间流更急,四山静听声淙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自然世界。杏花溪旁水流湍急,四周群山静默,只有流水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形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盘沙很石不相让,苦与洪溜交舂摐”则进一步描绘了江水与河床之间的激烈碰撞,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雄伟与壮观。而“我来客冬山水涸,扁舟万力劳扶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旱季中江水干涸、乘舟艰难的回忆,与当前春雨充沛、江水丰盈形成了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十篙上濑复九退,船背沙石摩琤瑽”描述了诗人乘舟逆流而上的艰辛过程,以及与江中沙石的激烈摩擦,形象地表现了航行的不易。而“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则强调了上流水流之急,即使在干燥的冬季也难以航行。

“舟人同此筋力耳,胡能与此相冲撞”表达了对舟人的敬佩之情,他们以坚韧的意志与自然之力抗衡。随后,诗人通过想象“朝来客从武林至,下流见拍潮头降”,设想如果此时放舟前往钱塘江,只需两日即可到达,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

最后,“我思武林好风影,江山拨秀来轩窗”抒发了诗人对武林(杭州)美好景色的怀念,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中提到的“山笋节松脆,出水河鱼腹膨肛”、“酒船衔尾六桥外,酒徒四集人语哤”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憧憬。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春雨中的新安江与个人心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检邵叔宀先生遗札

死别生离各泫然,吞声恻恻已经年。

帆开南浦春刚去,舟到西泠月正圆。

当日祖筵如梦里,即今展翰又天边。

伤心一树梅花发,更有谁移植墓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花前曲(其一)

巡檐花满地,倚槛香留枝。

看花易肠断,攀树最相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花前曲(其二)

水流既入海,月缺能重圆。

花落树犹在,花前人可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焦节妇行

雄鸡齐唤霜满天,看郎刀裹肩上肩。

里胥促发似豺虎,语声未毕行尘前。

茕茕为君守乡里,妾身虽生不如死。

床头有儿呱呱声,此时欲死还宜生。

翠钿罗襦一时卸,转托邻翁向街卖。

郎行慎勿忧家中,妾身可碎妾不嫁。

生当努力青海头,死当瞑目黄泉下。

等闲一度十九秋,儿成学贾事远游。

妾存已似枝上露,郎在亦白天边头。

五更城头吹箴篥,黑云如轮月如漆。

荧荧一点青虹寒,蟋蟀在户鬼在室。

忽然四面来血腥,举头瞥见神魂惊。

一人手提髑髅立,遍体血污难分明。

汝近前来妾不惧,果是郎归定何据。

一风暗来飘血衣,去日曾穿此衣去。

郎归妾已知,但怪来何迟。

床头一灯灭,梁上长绳垂。

昔闻瀚海风沙一万里,郎兮几时飞度此。

妾死尚欲随郎行,看郎白骨沙场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