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一)

城草未及秋,芸黄有枯色。

众鸟投檐阴,十病九彫翼。

压江田土焦,百里照天赩。

居农劳旦心,坐废惜肢力。

官税姑缓筹,先愁一家食。

煽议蒙五行,风传焰难熄。

本无盗贼心,似因天沴逼。

大路倾作河,谁敢预防测?

通人理为凭,古鉴杂胸臆。

践履安诸常,性完气何蚀?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代旱灾之下的社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生存困境。

首句“城草未及秋,芸黄有枯色”描绘了城市中草木尚未到秋天就已呈现出枯黄的颜色,预示着干旱的严重程度。接着,“众鸟投檐阴,十病九彫翼”通过鸟类的行动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干旱对生物的影响,鸟儿们因缺乏水源而飞向屋檐下寻找遮荫,翅膀因缺水而显得无力。

“压江田土焦,百里照天赩”则直接描述了江边农田因干旱而土地干裂,阳光照射下一片赤红,形象地表现了干旱的严重性。接下来,“居农劳旦心,坐废惜肢力”揭示了农民为了生计而日夜劳作,却因干旱导致收成无望,身心俱疲的悲惨境遇。

“官税姑缓筹,先愁一家食”反映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官府税收成为农民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他们首先忧虑的是如何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随后,“煽议蒙五行,风传焰难熄”可能是指民间对于天灾原因的讨论和猜测,虽然议论纷纷,但最终难以平息,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理解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本无盗贼心,似因天沴逼”表达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可能会因为生存压力而产生不理智的行为,暗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最后,“大路倾作河,谁敢预防测?”描绘了道路因干旱而干涸,比喻为河流,强调了干旱的普遍性和不可预测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清代旱灾时期的社会现实,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助与坚韧。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二)

亢阳激阴厉,鬼盛神无权。

圻宇如铁围,冥气流毒祆。

坏屋投饿鸱,窳沼焚枯鳣。

毕方蒙楮衣,土耗驱前旃。

娭娭枭杨魂,惨笑来狎烟。

即非高明家,独履森矛鋋。

鬨城伐金鼓,彻夜雷阗阗。

老稚百万心,破碎无一全。

警恶聊代刑,司命实惟天。

厌禳穷大傩,孰来拯其瘨?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三)

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

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

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

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

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

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

蚩尤虽善兵,轩皇治方恢。

且操苇炬明,泚笔图黄能。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四)

蜮矢工射人,中人烂肤体。

凛焉梦呓交,索魄海渊底。

小惩发面恭,大诫遏心罪。

白昼键户门,起居越恒礼。

但求身命安,坐且听饥馁。

隔巷同异乡,亲朋不通屣。

遂有胠箧流,墨面改唇齿。

执梃隘路间,骇人劫行李。

官守百术穷,悬书代安弭。

妖妄良有凭,乌在索根始。

形式: 古风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五)

龙门纪脂夜,物紊成?端。莘莘复纵纵,蔓及吴楚间。

焚灼白骨枯,生人面含酸。

仰戴虽盛旸,扪心如冽寒。

七年困兵革,势已嗟大难。

金天方折弧,赤眚复为患。

相期共修警,剂化使善完。

星云烂景卿,邪祲胡由干?

神鸦飞满郊,日晡雨潸潸。

痛扫魃气澄,共夺飘魂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