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夏纪异诗五章(其四)

蜮矢工射人,中人烂肤体。

凛焉梦呓交,索魄海渊底。

小惩发面恭,大诫遏心罪。

白昼键户门,起居越恒礼。

但求身命安,坐且听饥馁。

隔巷同异乡,亲朋不通屣。

遂有胠箧流,墨面改唇齿。

执梃隘路间,骇人劫行李。

官守百术穷,悬书代安弭。

妖妄良有凭,乌在索根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社会中因旱灾引发的异常现象与民众生活的困苦。诗人姚燮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人们在极端干旱条件下所面临的恐惧、生活困境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

首句“蜮矢工射人,中人烂肤体”形象地描绘了旱灾带来的直接伤害,如同毒箭般侵袭人体,导致皮肤溃烂。接着,“凛焉梦呓交,索魄海渊底”则表达了人们在干旱中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仿佛连灵魂都被抽离至深海深渊,暗示了灾难对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小惩发面恭,大诫遏心罪”两句,通过“小惩”和“大诫”的对比,强调了在干旱面前,人们不仅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更要警惕内心的罪恶,保持道德的约束。接下来,“白昼键户门,起居越恒礼”描述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日常习惯,甚至在白天也紧闭门户,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体现了社会秩序的崩溃。

“但求身命安,坐且听饥馁”表现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最朴素的愿望——仅仅希望保全生命,忍受饥饿。而“隔巷同异乡,亲朋不通屣”则揭示了社会关系的疏远,即使邻居之间也如同身处异乡,无法相互帮助。

“遂有胠箧流,墨面改唇齿”描绘了盗贼横行的社会景象,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外貌特征,以躲避追捕。最后,“执梃隘路间,骇人劫行李”进一步展示了暴力与抢劫的普遍性,人们在街头巷尾随时可能遭遇危险。

“官守百术穷,悬书代安弭”反映了政府在应对干旱灾害时的无力感,只能通过悬挂告示来试图安抚民心。然而,“妖妄良有凭,乌在索根始”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些异常现象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与苦难,还触及了人性、道德、社会秩序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五)

龙门纪脂夜,物紊成?端。莘莘复纵纵,蔓及吴楚间。

焚灼白骨枯,生人面含酸。

仰戴虽盛旸,扪心如冽寒。

七年困兵革,势已嗟大难。

金天方折弧,赤眚复为患。

相期共修警,剂化使善完。

星云烂景卿,邪祲胡由干?

神鸦飞满郊,日晡雨潸潸。

痛扫魃气澄,共夺飘魂还。

形式: 古风

为汤淮题梦亲图

死别已可悲,死不得送心益摧。

死不得送死为父,此恨终身万难补。

汤君补以图,欲留死父生魂俱。

父魂在旁君不见,梦与魂通隔一线。

梦逢死父犹父生,若父未老君尚婴。

梦牵父衣抱父膝,梦有笑声无泪血。

醒时有泪无笑声,知父已死身独生。

父死身生身亦死,死里留生馀一纸。

君父之貌髯而癯,旁图君貌清且腴。

君今亦癯髯欲缟,览镜应疑父颜肖。

愿君保此躯千金,以安生身安死心。

死心为魂生身魄,以魄存魂两无隔。

见父在梦有醒时,存父在心父有依。

君心无父何藉梦,君心有父梦益恸。

作图纪梦心摧凄,但求长夜鸡无啼,时时梦亲亲不离。

形式: 古风

自题四明山采药图二章(其一)

蹑梦空空到发巅,洪荒日月自成年。

悔争微饱凭烟火,苦索新诗媚石泉。

善想早坚堪仆虎,俗缘渐谢愿师仙。

遥知一股潺湲水,灌满徐凫万顷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题四明山采药图二章(其二)

天门雷哑劫狐逃,诛戮三姑仗寸刀。

蜕梦入山谁恋魄,托灵在世抵吹毛。

丹炉有药铅终伪,蠛翼非鹏想独高。

他日云衢梯有进,挈提五岳当儿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