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韵时欲渡海

何人著眼觑征骖,赖有新诗作指南。

螺髻层层明晚照,蜃楼隐隐倚晴岚。

仲连蹈海齐虚语,鲁叟乘槎亦谩谈。

争似澹庵乘兴往,银山千叠酒微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谁在关注着远行的马车?幸好有新的诗歌作为向导。
螺髻般的山峦在夕阳下清晰可见,隐约的海市蜃楼依傍着晴朗的山岚。
像鲁仲连入海寻仙那样的传说,或是鲁国老人乘木筏漫谈的逸事,都只是空谈罢了。
哪比得上在澹庵乘着兴致前往,欣赏着如银山般的美景,微醺之中更添乐趣。

注释

著眼:关注。
征骖:远行的马车。
新诗:新的诗歌。
螺髻:螺形的山峦。
晚照:夕阳。
蜃楼:海市蜃楼。
晴岚:晴朗的山岚。
仲连蹈海:鲁仲连入海寻仙。
虚语:空谈。
鲁叟:鲁国老人。
乘槎:乘木筏。
谩谈:漫无边际地谈论。
澹庵:地名,可能指一个宁静的场所。
银山:形容山峦如银色。
微酣:微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铨所作的《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韵时欲渡海》。诗中,诗人以观察远行马车(征骖)的人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朱彧秀才即将渡海的关切和对旅途的想象。他赞赏朱彧的新诗如同指南,指引前行。

"螺髻层层明晚照"描绘了夕阳下海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犹如螺髻般层次分明,映照着傍晚的余晖。"蜃楼隐隐倚晴岚"则借蜃楼之景,象征远方的希望,它在晴朗的山岚中若隐若现,暗示了旅途中的奇幻与未知。

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仲连蹈海"和"鲁叟乘槎",前者来自《史记·刺客列传》中田光的故事,后者源自《博物志》中的神话,以此强调朱彧的壮志豪情和冒险精神,同时也暗示这些传说般的壮举可能只是空谈。

最后,诗人建议朱彧不如效仿自己,乘兴前往,享受如银山般的美景,带着微醺的酒意,显得洒脱而富有诗意。整首诗寓含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旅途的期待,展现出浓厚的友情和对自由探索的向往。

收录诗词(117)

胡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 字:邦衡
  • 号:澹庵
  • 籍贯: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 生卒年:1102年—1180年

相关古诗词

过三衢呈刘共父

别离如许每引领,邂逅几何还著鞭。

微服过宋我何敢,大国赐秦公不然。

衰鬓彫零已子后,高名崒嵂方丁年。

即看手握天下砥,山中宰相从云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泛舟东池坐客赋诗次其韵

逐客生涯一钓篷,野塘幽绝小楼东。

柳边新过清尘雨,水面徐来送月风。

逸兴似穷千里远,胜游还复五人同。

子皮已结烟波社,白酒何妨日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到琼州和李参政

落网从前一念斜,崖州前定复何嗟。

万山行尽逢黎母,双井浑疑似若邪。

行止非人十年梦,废兴有命一浮家。

此行所得诚多矣,更愿从今泛北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王民瞻送行诗(其二)

士气从来弱不支,逢时言行欲俱危。

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

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

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