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牖吟

瓮破已甘弃,言收用有方。

用时须藉口,照处便安床。

不假轩窗力,能回日月光。

清平卧其下,自可比羲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瓦罐破裂已经甘心舍弃,话语收束也有巧妙的方法。
使用时需要找个借口,照亮时就当作床铺来安置。
无需借助窗户的力量,它能反射日月的光芒。
在它的清冷和平静中躺下,自然能媲美远古的羲皇时代。

注释

瓮:形容器,这里指瓦罐。
弃:舍弃,丢弃。
言收:话语的收束。
有方:有方法,有策略。
藉口:找理由,借口。
照处:照亮的地方。
安床:安置床铺。
轩窗:窗户。
力:力量。
日月光:日月的光芒。
清平:清冷而平静。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象征理想社会。

鉴赏

这首诗名为《瓮牖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诗人以破瓮为喻,表达对朴素生活的态度和智慧的运用。"瓮破已甘弃",形象地描绘了面对生活中的简单与不足,诗人愿意接受并放下;"言收用有方",暗示言语行动应有策略,不浪费资源。

"用时须藉口,照处便安床",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条件,如借助话语的力量照亮黑暗,或者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假轩窗力,能回日月光",强调智慧的力量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如同日月星辰,照亮前行之路。

最后两句"清平卧其下,自可比羲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智慧生活境界的向往,即使在简朴的环境中也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甚至比拟古代圣贤伏羲氏的无为而治,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智慧的崇尚。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知音吟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于身上觅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试砚

富贵傲人人未信,还知富贵去如何。

常观静处光阴好,亦恐闲时思虑多。

日出自然天不暗,风来安得水无波。

世间大有平田地,因甚须由捷径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试笔

心在人躯号太阳,能于事上发辉光。

如何皎日照八表,得似灵台高一方。

家用平康贫不害,身无疾病瘦何妨。

高吟大笑洛城里,看尽人间手脚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金帛吟

金帛一种物,所用固不常。

聘则谓之币,赆则谓之将。

贸则谓之货,积则谓之藏。

赂则谓之贿,窃则谓之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