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笔

心在人躯号太阳,能于事上发辉光。

如何皎日照八表,得似灵台高一方。

家用平康贫不害,身无疾病瘦何妨。

高吟大笑洛城里,看尽人间手脚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心灵如同人身中的太阳,能在事务中散发光芒。
如何能像明亮的太阳普照四方,能如灵台般高洁独立。
即使家中清贫也无妨,身体健康哪怕瘦削也无需忧虑。
在洛阳城中高声吟唱大笑,看遍世间人们的忙碌景象。

注释

心:心灵。
在:在...中。
人躯:人的身体。
号:比喻为。
太阳:比喻光明和活力。
如何:怎样。
皎日:明亮的太阳。
照:照射。
八表:四方。
灵台:比喻内心或精神高地。
家用:家中的生活。
平康:安宁、平稳。
贫不害:贫困不影响。
身:身体。
疾病:疾病。
瘦何妨:瘦弱又何妨。
高吟:高声吟诵。
大笑:大笑。
洛城里:洛阳城。
人间:世间。
手脚忙:人们的忙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试笔》,他以独特的比喻描绘了自我内心的光辉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心在人躯号太阳”,将内心比作照亮人生的太阳,象征着精神的活力与热情。接着,“能于事上发辉光”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散发出智慧和影响力。

“如何皎日照八表,得似灵台高一方”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明亮,如同太阳普照大地,而心灵的高地(灵台)则象征着道德和精神的高度。诗人认为即使生活贫困或身体瘦弱,只要心境平和,内心富足,这些外在条件并不妨碍其精神的光芒。

最后两句“高吟大笑洛城里,看尽人间手脚忙”,诗人以豪迈的举止,高歌吟咏,笑对世事,在洛阳城中旁观人们的忙碌,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比喻和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光明与豁达,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金帛吟

金帛一种物,所用固不常。

聘则谓之币,赆则谓之将。

贸则谓之货,积则谓之藏。

赂则谓之贿,窃则谓之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南园花竹

花行竹径紧相挨,每日须行四五回。

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图竹径对花开。

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

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一室吟

一室可容身,四时长有春。

何尝无美酒,未始绝佳宾。

洞里赏花者,天边泛月人。

相逢应有语,笑我太因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恨月吟

我侬非是惜黄金,自是常娥爱负心。

初未上时犹露滴,恰才圆处便天阴。

栏干倚了还重倚,芳酒斟回又再斟。

安得深闺与收管,奈何前后误人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