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柏岩和尚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青苔覆盖着新石床,老师曾在此度过多少春光。
行者的身影留在石床上,禅定的心灵被火燃烧殆尽。
塔院的松树积雪如盖,经堂的缝隙里积满灰尘。
我独自悲伤,两行泪水落下,但并非领悟空无之人。

注释

苔:青苔。
覆:覆盖。
石床:石制卧榻。
新:新的。
师曾:老师曾经。
占:度过。
几春:多个春天。
写:留下。
行道影:行走者的身影。
焚却:焚烧。
坐禅身:静坐修行的身体。
塔院:有塔的庭院。
关松雪:松树积雪。
经房:存放经书的房间。
锁隙尘:缝隙中积满灰尘。
自嫌:自感悲哀。
双泪下:两行泪水。
解空人:理解空性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哭柏岩和尚》。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师长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佛法修持生活的描述。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寺院景象,苔藓覆盖的石床显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悄然侵袭。诗人提到师父在这里坐禅多年,通过“新”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旧。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悲哀和决绝的情感。诗人在提到师父留下的影子时,似乎是在追忆那些无法挽回的记忆。而“焚却坐禅身”一句,则是对肉体消逝、精神超脱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这两句描写的是寺院内外的静寂与孤独。雪封的塔院和被尘封的经房,都反映出时间的沉淀和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他为自己的悲泣感到羞愧,因为作为佛门中人,本应超脱红尘,达到心如止水、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然而面对师父的离去,诗人还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佛教修持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哀思以及对佛法修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哭胡遇

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

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

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夏日寄高洗马

三十年来长在客,两三行泪忽然垂。

白衣苍鬓经过懒,赤日朱门偃息迟。

花发应耽新熟酒,草颠还写早朝诗。

不缘马死西州去,画角堪听是晓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夏夜

原寺偏邻近,开门物景澄。

磬通多叶罅,月离片云棱。

寄宿山中鸟,相寻海畔僧。

唯愁秋色至,乍可在炎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旅游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

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

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

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