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春江垂钓图景。诗人以“春日初长倦读书,夕阳流水荡空虚”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闲适而又略显寂寥的氛围中。春天的白日渐长,诗人或许因阅读的疲惫而感到心绪不宁,此时,一抹夕阳映照在流动的江水上,更添了几分空灵与静谧。
接着,“扁舟聊复持竿去,意在青山不在鱼”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他乘着一叶扁舟,手持钓竿,似乎是为了逃避尘世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归宿。这里的“意在青山”,不仅指出了他追求的是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也暗含了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不在鱼”则表明了他钓鱼并非为了收获,而是享受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不失高远,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