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

晴阳入荒竹,暧暧如春园。

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

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

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

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一条小路曲折蜿蜒,茅草荆棘也已茂盛。
阳光照进荒芜的竹林,暖意融融仿佛春天的花园。
拄杖休息,心中惭愧于疲惫,徘徊留恋这微弱的温暖。
我寻找着美好的事物,如同庆祝中秋佳节,连根剪断青竹。
竹子孤独地生长,竹叶在林间摇曳,竹皮脱落翻飞。
我追求内心的满足,不一定非要追寻湘江沅水的美景。

注释

径:小路。
纡:弯曲。
茅棘:茅草和荆棘。
繁:茂盛。
晴阳:晴朗的阳光。
荒竹:荒芜的竹林。
暧暧:温暖的样子。
春园:春天的花园。
倚杖:拄杖。
惭倦:惭愧疲惫。
微暄:微弱的温暖。
婵娟节:美好的时刻(如中秋)。
剪破:连根剪断。
苍筤根:青竹的根部。
地闭:竹子孤独生长。
修茎:长茎。
孤:孤独。
林振:竹林摇动。
馀箨:脱落的竹皮。
适心:符合心意。
湘沅:湘江和沅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在春末时节与友人一同进入裴氏林中漫步探寻渔竿的情景。开篇“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透露出林间小路蜿蜒曲折,草木茂盛的生机勃勃氛围。

接下来,“晴阳入荒竹,暧暧如春园”表达了阳光穿过稀疏的竹丛,照耀在空旷的园地上,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宁静,如同初春时节般柔和。诗人依靠着手杖,心中充满了惬意与倦怠,徘徊不忍离去,恋慕这微妙的春光。

“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则是细腻地描绘诗人在探索树木枝节间,用剪刀修剪那些老旧的蔓草与藤条,显露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关注和敬畏。

“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这一句则描绘出大地封藏着尚未萌发的新芽,而树木间却有风声轻轻摇曳,显得有些孤寂,却又带有一丝生机。

最后,“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不一定要去寻找传说中的美丽之地,如同古代的湘江、沅水。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情趣的陶醉,以及追求个人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最后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春江花月夜词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形式: 古风

春洲曲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形式: 古风

春野行

草浅浅,春如剪。花压李娘愁,饥蚕欲成茧。

东城年少气堂堂,金丸惊起双鸳鸯。

含羞更问卫公子,月到枕前春梦长。

形式: 古风

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