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仲实秋夜

空庭两犀株,吹香满前轩。

颇疑顾虎头,幻此金粟繁。

或是乘鸾女,月窟分天根。

更与泻浩露,尽洗蜂蝶喧。

苦无好事者,为我载一尊。

而我子张子,古谊夙所敦。

肯将新诗句,到我罗雀门。

何殊小山赋,欲招楚客魂。

犀首累佩印,陋矣不足论。

老我罕出户,东墙甘曝暄。

应同花下醉,式副我愿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空荡庭院中,两株犀角树,香气飘满前屋。
我怀疑这是顾虎头的幻化,让金粟繁花盛开。
或许又是乘鸾仙子,从月宫带来天边的根茎。
更愿倾泻清露,洗净蜜蜂蝴蝶的喧嚣。
可惜没有知音,能为我搬来美酒。
而你,子张,古人的深情厚谊我一直珍视。
你愿意带着新的诗句,来到我这简陋的居所吗?
这就像小山的诗篇,想唤起楚地游子的灵魂。
犀首身负诸多官印,这些俗事不值一提。
我年迈少出门,甘愿在东墙下享受阳光。
我们当如花下对酌,符合我的心愿。

注释

空庭:空荡的庭院。
犀株:犀角树。
顾虎头:古代画家顾恺之。
金粟:形容花朵繁多。
乘鸾女:传说中的仙女。
月窟:月亮上的洞府。
浩露:清亮的露水。
罗雀门:比喻简陋的居所。
小山赋:指宋代词人周邦彦的《小山令》。
犀首:古代官职名。
曝暄:晒太阳取暖。
花下醉:在花丛中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牟巘认的《次韵仲实秋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空庭两犀株,吹香满前轩。”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庭院中的花木散发出阵阵花香,似乎在诉说着秋夜的宁静与美好。

“颇疑顾虎头,幻此金粟繁。”诗人通过对古代传说中虎头犀首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映射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境。

“或是乘鸾女,月窟分天根。”这里的“乘鸾女”指的是仙女,而“月窟分天根”则是在描绘一个宛如仙境的场景,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

“更与泻浩露,尽洗蜂蝶喧。”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露水和昆虫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尘世喧嚣的超脱。

“苦无好事者,為我载一尊。”在这般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诗人渴望有知音来共度时光,一起享受这份难得的清福。

“而我子张子,古谊夙所敦。”这里提到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通过对其品格和交往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

“肯将新诗句,到我罗雀门。”诗人期待着朋友能够携带着最新的诗作来访,这不仅是对友谊的一种期待,也是对文学交流的一种向往。

“何殊小山赋,欲招楚客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楚辞中那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犀首累佩印,陋矣不足论。”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遗物犀首的描绘,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在反思个人才艺与古人相比的不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传说、友情交往以及个人修养的多维度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次韵程晋辅

一宿蘧庐托,百事弁髦弃。

平生意何如,犹动沾沾喜。

我喜在丘壑,富贵非所睨。

况子好山居,泉甘野芳媚。

鹿门时上冢,了不慕城市。

或嫌人村远,知一未知二。

试看近市者,事夺纷梦寐。

正堕胶网中,辗转误身世。

举手谢逋客,士固各有志。

结习奈已深,坐上漫同异。

山空阴绿净,长日惟宜睡。

夜半呼僮奴,发火燃枯蒂。

满纸诗已成,文采一何丽。

墨池涨玄云,晴窗蔼微霨。

自子来此山,与山相昆弟。

又将三昧手,于焉小游戏。

向来蜀之日,往往召狺吠。

逌尔付一噱,千载息攘袂。

变灭今安在,但有山绕翠。

可怜七十翁,嬉遨尚童稚。

坐闻酒如川,留客烂漫醉。

亦思翩然去,芒屩踏初霁。

就林煨短茁,带泥落花蕊。

清绝恐无分,得已吾欲已。

那堪迫暮末,来日能馀几。

城外土馒头,区区诚过计。

卓哉荷插翁,旷达未可毁。

形式: 古风

别赵子昂

粉省星郎蹋晓班,暂随使传走日间。

荆州利得习凿齿,江左今称庾子山。

君意颇为莼菜喜,人情争羡锦衣还。

但怜老病匆匆别,白发如何更可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柏生两石间千岁终不大韩子则欲移之平地以遂其生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苏子则欲安之石间以全其生二说若异然韩子爱惜人物以有用者也故又曰伤根柏不死千丈不难至苏子爱惜名节以自保者也故曰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爱柏一也虽然处险难而出险尤难金华倪君老儒也以柏山自号因取二公意赋诗寄之

柏生两石间,平地盍移置。

平地岂不好,又恐伤生意。

两翁为柏谋,其虑各已至。

受命独也正,固与凡木异。

夷险犹尔殊,而我本一致。

但能全其天,所择不在地。

我闻柏山名,抱艺久不试。

自种秋柏实,离离满山翠。

石碍曾不伤,地平亦不肆。

岁月渐婉娩,冰雪几凌厉。

此柏初不知,老大见根柢。

一笑谢两翁,何省为荣悴。

形式: 古风

倒撑鱼船上滩图

倒撑鱼船逆上溪,六鹢过宋风退飞。

吕梁悬瀑行越之,滟滪如象人西归。

一笑恬视险与夷,同波委顺未必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