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青门城门开启金锁响,城头朝阳升使臣车辆归。
柳枝青门正是折枝时,路旁一日里多少人离别。
向东出青门道路无尽长,驿站楼和官家树矗立在灞陵东。
花瓣扑打行人身似绣衣裳,云随马去颜色恍若马为青骢。
胡姬酒肆未到正午时光,细丝绳系玉缸酒浓如乳浆。
灞水桥头落花淹没马蹄印,昨晚细雨后花落地成泥泞。
黄鹂鸟翅膀沾湿飞得更低,有关东的信件醉中懒得提笔写。
转眼间望你已不见踪影,挥鞭驰马快如离弦之箭。
请问使者何时能再来临?莫学那东飞伯劳西飞燕各自分飞。

注释

青门:长安城东门,也称霸城门。
金锁:城门上的金属门锁。
平旦:清晨。
使车:使者乘坐的车。
柳枝:柳树的枝条,常象征离别。
堪折:适合折取,比喻离别时刻。
东出:向东出发。
青门路:指离开长安东行的道路。
驿楼: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
征衣:旅行者或远行者的衣服。
绣:这里形容花瓣覆盖衣物如绣品。
骢:青白色的马。
胡姬:古代对来自西域的女子的称呼,此处指经营酒肆的异域女子。
酒垆:卖酒的店铺。
日未午:时间尚早,未到中午。
灞头:灞水边,灞桥附近,古人常在此送别。
微雨:小雨。
黄鹂:一种鸟,叫声清脆,羽毛多为黄色。
尺书:书信。
望君:望着你,指目送离去的人。
飞鞚:策马飞驰,鞚是马勒。
使乎:使者。
伯劳:鸟名,此比喻分离的双方。
燕:同样比喻分离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别朋友启程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愁绪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青门金锁开启新的一天,城头日出映照着使者的车马缓缓回转,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送别图景。

柳枝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离别的哀愁,而路边匆匆告别的人群,更增添了离别时的仓促与不舍。青门外的道路不会因人而冷落,因为这里有驿站和官道相连,来往不断。

诗中还描绘了花瓣随衣飘落,如同织锦一般美丽,而云彩跟着远去的马蹄,难辨真假。胡姬酒家的午后时光,丝绳缠绕的玉壶中盛满了乳白色的美酒,令人心动。

灞水之滨落花无数,却被行人马蹄所覆盖,而昨夜细雨过后的花瓣,已经化作泥土。黄鹂鸟儿因湿气飞行低矮,而关东来的书信,因醉酒而懒散地题写着。

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急切的心情,询问使者何时能来,却又不愿让他辛劳奔波于东西之间,如同伯劳西飞燕一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

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

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

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形式: 古风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

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

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

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形式: 古风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池上卧烦暑,不栉复不巾。

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

天晴云归尽,雨洗月色新。

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

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