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

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

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

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形式: 古风

翻译

黎阳城南大雪纷飞景象美,黎阳渡口行人仍未把家回。
河边的小酒馆适合过夜停留,店主人的小女儿擅长缝制衣裳。
老朋友在黎阳县高枕安睡,一别就是三年未曾相见机会稀。
城里雨雪似乎特别应时而至,隔着河的东郡人们远远地羡慕不已。
邺都如今只能见到往昔的土丘,漳水依然像过去一样静静流淌。
登上城墙遥望故乡怕是难看见,清晨本该勤勉却懒得去登楼观景致。

注释

黎阳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雪正飞:形容雪下得正大。
黎阳渡头:指黎阳城附近的渡口。
人未归:指行人还未回家。
河边酒家:位于河边的旅店。
堪寄宿:适合住宿过夜。
主人小女:店主的小女儿。
能缝衣:具备缝制衣服的技能。
故人:老朋友。
高卧:安睡,这里形容生活安逸。
黎阳县:地名重复强调,加强情感。
一别三年:分别已经三年时间。
邑中:城里,指黎阳县内。
雨雪偏着时:雨雪好像特别眷顾这个地方,按时而至。
隔河东郡:河对岸的东郡地区。
人遥羡:远处的人们对此景象表示羡慕。
邺都:古都名,今河北临漳县附近。
唯见古时丘:只能看到古代遗留的土丘。
漳水:河流名,流经河北、河南两省。
旧日流:如同往日一样流淌。
城上:城墙之上。
望乡:眺望家乡。
应不见:可能看不见。
朝来:早晨时候。
好是:倒是,显得。
懒登楼:懒得去登楼观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飞漫天、人未归的冬日景象。黎阳城南的雪花纷飞,渡口的人们因天气而迟归,诗人则在河边的一家酒肆中寻得寄宿之所。酒家主人虽不在,但其小女工巧能缝衣,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自给自足和温馨。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他们已经三载不见,彼此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安静居住。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久违的朋友和往日时光的怀念。

“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这两句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即雨雪交加之际,那种景象让远处的人们都感到羡慕。这里的“偏着”指的是不同时发生,而是相继出现的雨雪。

“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即便是在变化无常的人世间,只有那些古老的土丘和悠然的河流,依旧保持着它们原来的面貌。

“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愁。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但乡愁终究无法触及。因此,诗人感到一种懒惫的情绪,不愿再次踏上那高高的楼台去经历那种难以企及的乡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家国之思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池上卧烦暑,不栉复不巾。

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

天晴云归尽,雨洗月色新。

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

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形式: 古风

春兴戏题赠李侯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