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和尚友

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

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

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

对人家、花草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

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

飘泊情多,衰迟感易,无限堪怜许。

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

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

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形式: 词牌: 子夜歌

翻译

看着春天的衣衫,箱子里还残留着斑驳的酒痕和花香。
遗憾的是,桃花李花像春风一样匆匆凋零,梦中的旧友已化作迷雾。
面对着颍川的美女,秦川的公子,夜晚与谁共语呢?
面对着人家的花草池台,回想起故乡近在咫尺,却仍未归去。
昨晚还在聆听紧张的音乐,醒来却不知身在何处。
漂泊的生涯让我感慨万分,衰老的心情容易感伤,如此值得怜悯。
就像眼前的杯中物,红颜易逝,已经过去了多少个寒暑。
年轻时的风流往事,还不懂得春天的韵味,只能与东风共述。
等到你老了,在巴山之畔,让我们一起听雨声。

注释

春衫:春天的衣衫。
浥浥:湿润的样子。
酒痕:酒渍的痕迹。
桃李:比喻青春美好的人或事物。
雾:象征模糊不清的记忆。
临颍:地名,古代颍川的一部分。
巴山:泛指四川的山,这里可能指具体地点。

鉴赏

这首宋词《子夜歌·和尚友》是彭元逊所作,以春衫上的酒痕和花露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视春衫、浥浥酒痕花露"描绘了衣物上的痕迹,暗示了过去的欢聚与醉酒。"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运用了比喻,将故人比作风中的桃花李花,转瞬即逝,只剩下梦境中的模糊身影。

"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提及了两位旧识,但如今他们与诗人相隔甚远,无人可共语,只能对着人家的花草池台,勾起对故乡的思念,"未成归去"表达了归乡之志尚未实现的遗憾。

下片转而抒发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岁月流逝的感慨,"飘泊情多,衰迟感易"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无奈与苍凉。"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进一步强调了时光匆匆,青春不再。最后,诗人寄希望于未来,设想自己老去时,与友人共听巴山雨声,那份深深的友情和对青春的留恋贯穿始终。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20)

彭元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与刘辰翁有唱和,宋亡不仕。存词20首。宋词三百首多有收录

  • 字:巽吾
  •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公元1261年

相关古诗词

六丑.杨花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

形式: 词牌: 六丑

忆旧游

记新楼试酒,上客回车,初识能歌。

几许怜才意,觉援琴意动,授简情多。

青鸾昼下缥缈,烟雾隔轻罗。

还自有人猜,素巾承汗,微影双蛾。

西陂千树雪,欲绝世乘风,下照沧波。

怪倚春憔悴,扁舟月上,草草相过。

少年翰墨相误,幽恨愧星河。

谁为语伶玄,秋风并冷双燕窠。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押[歌]韵

月下笛

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窈。

春风袅袅,翠鬟窥树犹小。

遥迎近倚,归还愿、分付横枝未了。

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

重踏新亭屐齿,耿山抱孤城,月来华表。

鸡听人语,隔江相伴歌笑。

壮游历历,同高李、未拟诗成草草。

长桥外,有醒人吹笛,并在霜晓。

形式: 词牌: 月下笛

玉女迎春慢/玉女迎春.柳

浅入新年,逢人日、拂拂淡烟无雨。叶底妖禽自语。

小啄幽香还吐。东风辛苦,便怕有、踏青人误。

清明寒食,消得渡江,黄翠千缕。

看临小帖宜春,填轻晕湿,碧花生雾。

为说钗头袅袅,系著轻盈不住。问郎留否。

似昨夜、教成鹦鹉。走马章台,忆得画眉归去。

形式: 词牌: 玉女迎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