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僧不负雪峰期,却伴青霞入翠微。
百叶岩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
风生碧涧鱼龙跃,威振金楼燕雀飞。
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开篇即指出高僧信守承诺,与雪峰之期相辅相成,随后便伴随青霞一同进入翠微的仙境。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僧人对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也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接着,“百叶岩前霜欲降”和“九枝松上鹤初归”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出一种秋末将至的氛围。霜雪即将降临,而鹤鸟也开始归巢,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描绘,也隐含着僧人心境的宁静与平和。
“风生碧涧鱼龙跃,威振金楼燕雀飞”两句,则通过动态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碧绿的溪流中有鱼跃出水面,而高耸的金色宫阙上燕雀在空中飞翔,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反映了僧人内心世界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两句,则是对前述景象的一种情感寄托。诗人通过高僧对月亮下的思索,将心中所感触发的不只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有对往昔岁月、旧时光辉的怀念。这既表达了时间流转中的静默思考,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灵状态。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融合了禅意与山水之美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凿出江湖思,凉多□□间。
无风触微浪,半日□秋山。
客袖沙光满,船窗荻影闲。
时人见黄绶,应笑狎鸥还。
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
况是分嵓眼,同来下石瓶。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
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落笔胜缩地,展图当晏宁。
中华属贵分,远裔占何星。
分寸辨诸岳,斗升观四溟。
长疑未到处,一一似曾经。
一径通高屋,重云翳两原。
山寒初宿顶,泉落未知根。
急雨洗荒壁,惊风开静门。
听君吟废夜,苦却建溪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