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过回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烽火高高升上百尺的烽火台,黄昏时分从遥远的沙漠西边传来。
昔日出征时士兵们响应乐曲振奋士气,如今参军的人还未归来,乐声仍然在耳边回荡。

注释

烽火: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信号,点燃的烟火。
高飞:升起很高。
百尺台:很高的烽火台。
黄昏:傍晚时分。
碛西:沙漠西部。
昔时:过去。
征战:出征作战。
回应:响应。
乐:战歌或者乐曲。
今日:现在。
从军:参军。
乐未回:乐声还在耳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争与离别交织的氛围,通过对比昔日和今日的不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欢乐时光无法重回的无奈与怀念。

"烽火高飞百尺台"一句,设定了战乱的背景。烽火是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信号火,常在边关要塞的烽火台上燃烧,以传递敌情或其他紧急信息。这里通过烽火高飞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紧张和危机的氛围。

"黄昏遥自碛西来"则描绘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黄昏指的是日落后的那段时光,而“碛”通常指的是边塞或沙漠中的土丘,这里可能暗示着边疆的荒凉和辽阔,以及诗人所处位置的偏远。

接下来的"昔时征战回应乐"一句,讲述了过去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景。"昔时"指的是过去的时代,而"征战"则是战争的代名词,这里与"回应乐"相呼应,表达了一种集体的喜悦和激扬。

而最后一句"今日从军乐未回",则将这种欢乐的情景与现实进行了对比。"今日"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现在,而"从军"则意味着诗人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战争。但是,相较于过去的胜利和欢庆,现在却只有无尽的等待和未知,"乐未回"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战争不断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赠内兄卢纶

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朗陵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赠毛仙翁

玉树溶溶仙气深,含光混俗似无心。

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避暑女冠

雾袖烟裾云母冠,碧琉璃簟井冰寒。

焚香欲使三清鸟,静拂桐阴上玉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入南山至全师兰若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