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佛灯渐渐暗淡,饥饿的老鼠开始出来觅食,
山间的雨突然落下,修长的竹子发出沙沙声。

注释

佛灯:指寺庙或佛堂中的灯火,象征着宁静和信仰。
饥鼠:形容在贫困或战乱中寻找食物的小动物。
山雨:自然界的降雨,可能暗示环境变化或情绪的波动。
修竹:高雅的竹子,常用来象征君子品格或清幽的环境。
鸣:发出声音。
旧诗句:可能是诗人回忆起的古人的诗句,带有怀旧情感。
此时情:诗人当下的心境或感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苏轼在诗中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开篇“佛灯渐暗饥鼠出”一句,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和环境氛围。佛灯,即庙宇中供奉佛像的灯火,这里所谓“渐暗”,则是指夜色已深,灯光也随之减弱。此时,一只饥饿的老鼠悄然出现,似乎在寻找食物,营造出一种清贫与寂寞。

紧接着,“山雨忽来修竹鸣”一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增添了诗中的意境。山雨来临,常带有突然和猛烈之感,而“修竹鸣”,则是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的清脆声音。这两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天人交响的景象。

第三句“知是何人旧诗句”表明诗人对前人的诗句有所了解和感悟。这里的“旧诗句”,指的是诗人之前读过或记住的一些诗句,这些诗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句“我此时情”,则是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它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前人作品的共鸣,也可视作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这些旧诗句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诗,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闭门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次韵前篇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

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万事如花不可期,馀年似酒那禁泻。

忆昔扁舟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

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

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幸苦真食蓼,老境安闲如啖蔗。

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

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安国寺浴

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

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烟雾蒙汤谷。

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

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

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