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梁子

浮山高,罗水深。深相望,无言伤别心。

手把琼枝欲相赠,白云隔断枫树林。

忆昨东风共携手,黄鹂恰恰啼高柳。

碧桃花下论襟期,琉璃匣里苍龙吼。

此时意气正纵横,指顾风云席上生。

高谈岂但屈馀子,唾手还堪取上卿。

宁知空负连城值,世人已老梧台侧。

按剑相看各自疑,璠玙一旦无颜色。

丈夫不登天子堂,即当长往水云乡。

安能不飞复不伏,垂翅曳尾向道傍。

君不见青松枝,剪伐一及不再披。

又不见淩风翼,一击不中即歛翮。

万石之弩既虚发,摧机折轴复何惜。

何况身操万古权,肯与众人竞晨夕。

尺书珍重为君题,去矣长林西复西。

白云流水行相伴,玉笈丹经手自携。

虽云牢落居人下,龙泉太阿知我者。

君看明月照岩松,是予长啸秋山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浮山高,罗水深”起笔,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壮阔的意境,随后通过“深相望,无言伤别心”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离别的哀伤。诗人以“手把琼枝欲相赠,白云隔断枫树林”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

接下来,“忆昨东风共携手,黄鹂恰恰啼高柳”回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黄鹂的啼鸣与高柳的景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温馨与怀念。紧接着,“碧桃花下论襟期,琉璃匣里苍龙吼”则将思绪带入更深层次的交流与理解之中,暗示了两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契合与共鸣。

“此时意气正纵横,指顾风云席上生”展现了两人在某一时刻的豪情壮志,仿佛能够掌控风云,席上生风。随后,“高谈岂但屈馀子,唾手还堪取上卿”表达了对彼此才能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随着“宁知空负连城值,世人已老梧台侧”一句,诗人的思绪转向了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感叹于世事变迁,岁月流逝。接下来,“按剑相看各自疑,璠玙一旦无颜色”则表达了对友情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担忧,以及对自身价值可能被埋没的忧虑。

“丈夫不登天子堂,即当长往水云乡”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束缚,宁愿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安能不飞复不伏,垂翅曳尾向道傍”则表达了对自由与尊严的坚守,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原则与追求。

最后,“君不见青松枝,剪伐一及不再披。又不见淩风翼,一击不中即敛翮”通过自然界的形象比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即使遭受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诗人以“万石之弩既虚发,摧机折轴复何惜”表达了对坚持自我、不畏困难的决心,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何况身操万古权,肯与众人竞晨夕”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尺书珍重为君题,去矣长林西复西。白云流水行相伴,玉笈丹经手自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友情、自由、理想等多个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答新都汪仲嘉

离心忽怅然,倚杖望霜天。

南飞北雁行将尽,不见黄山一字传。

忆昨垂杨古渡头,啼莺两岸送行舟。

别来几日黄叶落,白云衰草寒悠悠。

君期我奋天池翼,岂谓长林方偃息。

日长无事掩柴门,惟有青山见颜色。

忆君归卧白云庐,日闭筠帘看道书。

涓子玉颜知不改,向平佳兴近何如。

我从蹈郭餐金液,渐向秋风生八翮。

黄山白岳游有期,为余净扫松间石。

形式: 古风

清溪雨后作

幽居寡营系,中情无所取。

出门见落花,方知夜来雨。

杖藜行采芝,偶过清溪渚。

绿野俏无人,秋风动禾黍。

形式: 古风

罗溪田家作

罗山九月收禾黍,山下人家向田墅。

或逢椎髻梁鸿妻,或见平头王霸妇。

金房玉粒正离离,南陌西阡各分取。

老翁支颐有喜色,引行儿童驱鸟鼠。

日暮腰劆相命归,一声野鹤千山雨。

形式: 古风

戏为木客解嘲

胜事山家难具论,莫将灵迹混风尘。

碧溪亦解醒凡梦,朱凤何缘识贵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