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而此邦之人多不敢言花于余今又风雨经时花期遂过作诗以见贻故次其韵

去年三月来吴中,欲拟看花无与从。

今年二月花偏早,发作无节雨与风。

前时晴明要寻赏,谓夸洛阳多不容。

我心岂是限南北,美好未必须深红。

姚黄魏品若尽有,春色定应天下空。

因君见赠又及此,莫怪还思涧水东。

形式: 古风

翻译

去年三月我来到吴中,想赏花却无人陪伴。
今年二月花开得特别早,风雨无常,花朵无法正常绽放。
之前天气晴朗时我渴望赏花,认为洛阳的花虽好,但也不过如此。
我的心意并不受限于地域,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深红。
如果姚黄魏紫等各种名贵品种都有,那春天的色彩恐怕会遍布天下。
因为你赠送我这些诗,我又想起了这些,别怪我还会向往涧水东流的景色。

注释

去年:指过去的一年。
吴中: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欲拟:想要。
看花:赏花。
发作:突然出现。
无节:没有规律。
雨与风:风雨。
谓夸:认为夸赞。
洛阳:古代著名的花卉之地。
岂是:难道是。
限南北:局限于南北地域。
姚黄魏品:姚黄、魏紫,古代名贵牡丹品种。
定应:必定。
天下空:满眼皆是。
因君:因为你的。
见赠:赠送。
莫怪:不要怪我。
涧水东:比喻对远方或自然景色的向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而此邦之人多不敢言花于余今又风雨经时花期遂过作诗以见贻故次其韵》。诗中,诗人回忆去年三月游吴中时,本想赏花却无人陪伴,今年花期提前,但风雨频繁,导致花期错过。他感慨即使洛阳的名花如姚黄魏紫,如果遍地皆是,春色也会显得平常。诗人强调美并不限于特定地域或颜色,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普遍欣赏的态度。最后,他感谢朋友的赠诗,表达了对流逝时光和自然变迁的思考,流露出淡淡的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六月晦日定力院同原父赋送伯镇景纯枢言三学士

清秋三黄鹄,举翼东来飞。

鸣声既相呼,烟水亦相依。

蓬池不暂止,太液未言归。

酌酒望沧海,飘飖思菊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双凫观

山下溪流照城郭,幽庭柏子风自落。

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药]韵

叶公庙

■物还见惊,从来人所悼。今看古壁画,应合当时好。

形式: 古风 押[号]韵

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