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晦日定力院同原父赋送伯镇景纯枢言三学士

清秋三黄鹄,举翼东来飞。

鸣声既相呼,烟水亦相依。

蓬池不暂止,太液未言归。

酌酒望沧海,飘飖思菊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在清冷的秋季,三只黄鹄展翅向东飞翔。
它们鸣叫着互相呼唤,仿佛与烟波江水相互依赖。
它们在蓬池中不停歇,还未打算返回太液池。
举起酒杯遥望无边的大海,思绪飘向穿着菊花衣裳的远方。

注释

清秋:秋季的清晨或傍晚。
黄鹄:古代对大雁或天鹅的称呼。
举翼:展开翅膀。
太液:古代皇家园林,类似现在的湖泊。
酌酒:饮酒。
飘飖:飘忽不定,形容思绪飘散。

鉴赏

这首诗名为《六月晦日定力院同原父赋送伯镇景纯枢言三学士》,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虽然题目与你提供的诗句不符,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两句:“清秋三黄鹄,举翼东来飞。”这描绘了秋季三只黄鹄展翅向东飞翔的景象,画面生动,富有动态感。"鸣声既相呼,烟水亦相依"则写出它们相互呼唤,相伴而行,仿佛与周围的烟水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起兴,寓含着离别之际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牵挂。黄鹄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和远方,而“酌酒望沧海,飘飖思菊衣”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洒脱与思念之情,暗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梅尧臣通过细腻的笔触,借黄鹄之景寄托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双凫观

山下溪流照城郭,幽庭柏子风自落。

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药]韵

叶公庙

■物还见惊,从来人所悼。今看古壁画,应合当时好。

形式: 古风 押[号]韵

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形式: 古风

尹师鲁治第伐樗

伊人利营构,思欲新其居。

匠筑经旧址,檐楹碍高樗。

且云忍不伐,何以成吾庐。

人言此树古,百怪所凭依。

独秉一定议,自将群俗违。

乃俾执柯者,丁丁霜刃挥。

歼殒条百尺,横朴株数围。

从兹朝夕间,不闻鸟雀喧。

既能考子室,而复高其门。

周也昔骋辩,得以不材论。

工今诚匪度,苟害安可存。

舟楫且非藉,薪爨聊用燔。

莫比沟中断,区区望牺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