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其一)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

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古老的寺庙依傍着山峰,精致的僧舍犹如天宫般壮丽。
三年想要做官却被阻碍,即使相隔百里也能心意相通。
没有俗事的僧人会去何处?与人群鸟兽共处也无妨。
何时才能摆脱文书的束缚?在那宽敞的屋子里笑谈人生。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依山:依傍着山。
精庐:精致的僧舍。
天宫:宫殿般的景象。
三年:过了三年。
官为碍:做官成为阻碍。
相望:相隔。
意自通:心意相通。
无事:没有俗事。
佛僧:僧人。
何处著:去往何处。
不妨同:不妨碍共处。
簿领:文书工作。
何时脱:何时能摆脱。
一笑:微笑。
丈室:宽敞的屋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寺,宛如仙宫,令人向往。诗人表达了对寺庙宁静生活的羡慕,感叹三年任期阻碍了他前去游览的心愿。即使身处百里之外,对寺庙的向往之情依然相通。诗中提出僧人虽无俗事,但与人群鸟兽共处也未尝不可,反映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早日摆脱繁忙公务,能与友人在简朴的丈室中笑谈的期待。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厌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其二)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李简夫因病不出

十五年来一味闲,近来推病更安眠。

鹤形知瘦非关老,僧定端居不计年。

坐上要须长满客,杖头何用出携钱。

未嫌语笑妨清静,闲暇陪公几杖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李简夫秋园

秋色岂相负,小园仍有花。

绕栏吟落日,拾径得残葩。

菊细初藏蝶,桐疏不庇鸦。

游观须作意,霜雪仅留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杨褒直讲揽镜

鬓发年来日向衰,相宽不用强裁诗。

壮心付与东流去,霜蟹何妨左手持。

花发黄鹂巧言语,池开杨柳斗腰肢。

劝君行乐还听否,即是南风苦热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