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的《送范汝益》。全诗以“云鸟无违翼,波鱼无乖鳞”开篇,运用了自然界的物象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对友人范汝益的深厚情谊。接下来,“一入台沼间,飞游从主人”描绘了进入社会后的自由与随性,但紧接着的“莽莽白日高,悠悠风与尘”又展现了世间的纷扰与无奈。
“驷车杳何许,长鞭炎海漘”则通过马车和鞭子的形象,暗示了人生的旅途漫长且充满挑战。“海漘未云远,犹此笼中驯”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鼓翼触四隅,长鸣负三春”则是对人生追求与奋斗的象征,即便面临困难,也要勇敢地飞翔,不负春光。
“洪覆回九州,达生识其真”强调了人生的广阔与深远,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勿言霜霰始,日月无停轮”提醒人们时间不等人,应当珍惜时光,不断前行。“何必胡与越,然后为参辰”则表达了友谊不分地域,真正的友情超越了空间的限制。
最后,“结交十四年,与子同一身”回顾了长久的友谊,“飞鸿渐于干,愊忆不可陈”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难以言表,“愿子保明德,万里犹比邻”则是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保持高尚的品德,无论相隔多远,心始终相连。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