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其二)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出处依稀像白乐天那样的诗人,我敢于拿自己衰老的身体与先贤相比。
决定从此退出洛阳的官场,还有二十年的闲暇时光可以度过。

注释

出处:指诗人的创作源头或风格类似白居易。
依稀:隐约,仿佛。
乐天:白居易的字,这里指代白居易。
敢:敢于。
衰朽:衰老,身体状况不佳。
较:比较。
前贤:前辈中的杰出人物。
洛社:指洛阳的某个社团或者聚会,也可能指白居易曾任官的洛阳留守府。
休官去:辞职离开官职。
犹有:还有的,仍然有。
闲居:闲暇居住,隐居生活。
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

鉴赏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的回顾与未来生活的期待。"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一句中,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自比为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以表明自己的文学成就虽不及前辈,但也有一番才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能与古人相比较的自信。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则是说诗人辞去了官职,从繁华的都城洛阳离开,选择了退隐生活,享受着悠然自得的二十年时光。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超脱态度,也展示了他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尽管外界可能有诸多变迁,但他的内心世界是宁静且坚定不移的。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林子中待制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

共把鹅儿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

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

老去心灰不复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那堪黄散付子度,空羡苏杭养乐天。

病肺一春难白酒,别肠三夜绕朱弦。

群仙正欲吾归去,共把清风借玉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留别蹇道士拱辰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从生。

何时返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