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秋怀二首(其二)

羁思愁怀耿未平,秋来景物倍伤情。

苍鲸跋浪风偏恶,宝剑惊时夜亦鸣。

南国未全沧海贡,中原犹望朔方兵。

躬耕自惜英雄事,未必南阳老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越中秋怀二首(其二)》由元代诗人吴采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联“羁思愁怀耿未平,秋来景物倍伤情”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难以平复,加之秋天的到来,更加重了这份哀愁。这里的“耿”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与持久。

颔联“苍鲸跋浪风偏恶,宝剑惊时夜亦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在风浪中挣扎的苍鲸,形象地表达了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助与挣扎;同时,宝剑在夜间的鸣响,象征着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与警觉,暗示了诗人虽身在异乡,心却始终牵挂着国家的命运。

颈联“南国未全沧海贡,中原犹望朔方兵”则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时空背景。诗人关注的是国家的整体局势,南国尚未完全稳定,中原地区仍面临着北方军队的威胁。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时局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尾联“躬耕自惜英雄事,未必南阳老此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抉择。尽管他可能像诸葛亮一样,为了国家的兴盛而奔波劳碌,但并不一定非要在南阳终老。这里既有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有对未来人生道路的自我期许,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引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与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

吴采(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士至浙东行省都事

  • 字:廷章
  • 籍贯:元无锡

相关古诗词

题周南斋书卷

南市城边一草堂,图书左右百忧忘。

屋偏宜夏风生画,花易逢春地向阳。

不愿笙歌闻北里,为怜松竹锁西庄。

自家意思何相似,庭草青青日渐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惠麓复隐图二首(其一)

满汲清泉洗战尘,结茅重与惠山邻。

谋生不为鸡豚乐,愿得粢盛岁荐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惠麓复隐图二首(其二)

频年避地得生全,白发归来只自怜。

栽树种田春雨后,试茶重煮惠山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赋尹氏澹饭斋

食澹神自清,甘肥成疢疾。

吁嗟口腹徒,奢味无穷极。

嘉馔必候鲭,骈罗方丈席。

过此三寸喉,芬芳竟何益。

尹君和靖孙,传家守清白。

官虽列华要,励志常冰蘖。

箪食与豆羹,泰然对宾客。

吾徒山泽癯,何惭枯槁质。

书此澹饭斋,洗心聊自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