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使君赴太原拜节度副使

新从刘太尉,结束向并州。

络脑青丝骑,盘囊锦带钩。

出关逢将校,下岭拥戈矛。

匣闭黄云冷,山传画角秋。

剑锋将破虏,函道罢登楼。

岂作书生老,当封万户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刚从刘太尉那出来,整装前往并州。
马络头缠着青丝,锦带钩盘绕在囊上。
出关时遇到将领校尉,下岭时士兵持戈矛簇拥。
剑鞘内黄铜色的剑冷冷发光,山上传来凄凉的号角声,如秋天般萧瑟。
剑锋将要为抗击敌虏而战,不再需要登楼远望。
怎会只作书生老去,应当封为万户侯,成就功业。

注释

新从:刚刚跟随或离开。
刘太尉:指名为刘的太尉,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一位将领。
结束:整理行装,准备出行。
并州:古地名,今山西一带。
络脑:马笼头,用于束缚马头。
盘囊:装饰有盘花的箭囊。
锦带钩:用锦缎制成的带钩,古代衣带上的装饰品。
将校:古代对低级军官的统称。
戈矛:古代兵器,此处指士兵。
匣闭:剑在剑鞘中。
黄云:这里形容剑的色泽。
画角:古代乐器,形似号角,声音高亢。
函道:函谷关的道路,泛指边关要道。
罢:停止,不再。
登楼:登高望远,这里指军事瞭望。
岂作:怎能只是。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文弱之人。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代指高位显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官即将启程前往并州的场景,展示了古人对边塞生活和军事生涯的描写。在这短暂的几行中,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络脑青丝骑,盘囊锦带钩”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将士们的装扮和英武之气。青丝指的是战马的鬃毛,而锦带钩则是军服上的装饰,这些细节描写展示出边塞武士的雄姿。

“出关逢将校,下岭拥戈矛”两句则描绘了军队行进的情景。将校和戈矛都是军事用语,透露出一种严肃而紧张的氛围。

“匣闭黄云冷,山传画角秋”这两句话转换了气氛,将视线从紧张的战争场面转移到了一种宁静而又带有几分萧瑟感的自然景观。黄云和画角秋都是古人常用来形容边塞秋天景色的词汇,给人以空旷与孤寂之感。

“剑锋将破虏,函道罢登楼”两句中,剑锋代表了军事行动的紧迫性,而函道和登楼则似乎是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或观察的预示。这里的“虏”指的是北方民族,是古代汉族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最后,“岂作书生老,当封万户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武官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古代中国,书生(即读书人、士大夫)和将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路径,而这里却有意无意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既展示出诗人的个人期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武兼备的人才的推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战争氛围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苍茫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将士们英勇赴战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

思君宁家宅,久接竹林期。

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

高人不易合,弱冠早相知。

试艺临诸友,能文即我师。

凌寒松未老,先暮槿何衰。

季子生前别,羊昙醉后悲。

寿堂乖一恸,奠席阻长辞。

因沥殊方泪,遥成墓下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南客何时去,相逢问故人。

望乡空泪落,嗜酒转家贫。

疏懒辞微禄,东西任老身。

上楼多看月,临水共伤春。

五柳终期隐,双鸥自可亲。

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因知圣主念,得遂老农情。

陇麦垂秋合,郊尘得雨清。

时新荐玄祖,岁足富苍生。

却马川原静,闻鸡水土平。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览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

史官何所录,称瑞满天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

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

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

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