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卫其自小像

百岁终当尽,岂为斯人悲。

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

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

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

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

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

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

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

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

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卫其自小像》,是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百岁终当尽,岂为斯人悲”,诗人以百岁为人生终点,认为生命的终结是自然规律,并非为某个人的逝去而感到悲伤。接着,“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两句,提到一生致力于孔子之道,却有一半时间遭遇战乱,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挫折。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大泽边的情景,似乎在预示着某种先知般的洞察。接下来的“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闲适生活,与世无争。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三十年间未曾遇到老友的孤独感。“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海边重逢的情景,充满了喜悦与感慨。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表明诗人不愿回忆过去的苦难,而是期待未来的相聚。“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追求精神的归宿,心灵相通的愿望。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描绘了诗人随兴而行,与友人在雷峰塔旁相聚的场景。“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感叹时光飞逝,快乐的日子难以等待。“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比喻生命短暂,如同朝露易散,后代哀伤不已。

最后,“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友人已逝,仍希望能通过画像寄托哀思。“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描绘了诗人展开画像,与友人仿佛重逢的情景。“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超脱态度,认为无论生死,后世之人皆应相信这段深情的友谊。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人生境界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松篇

我年已六十,黄花开未残。

落木风初劲,澄江月正寒。

所与共千峰,青松当露漙。

霜重百卉枯,葱郁犹可观。

桃李竞芳晨,敛容若盘桓。

而非黜繁华,意在三春前。

而非乐枯槁,庭葩无久鲜。

拳曲荫崇台,廓落宇宙宽。

挥杯就清影,颇觉形骸安。

远近呼良朋,坐久生夕烟。

此乐不可说,说乐岂其天。

岁月忽自知,俯仰良欣然。

我乐与他乐,不离松树边。

各各起奇情,安得不忘年。

形式: 古风

岁晏

抚景岁云暮,山寒人境幽。

乱霞空布满,深松藏径修。

高低距百丈,回曲将三休。

登台观云变,倚树闻石流。

忽睹归鸟忘,岂为卒岁谋。

归鸟无所知,人心自绸缪。

人心不似鸟,似鸟何优游。

鸟若似人心,万物多欣忧。

石壁分鸠月,空林限鹿丘。

虽有桃花源,顾盼终夷犹。

所赖天地宽,川陵容老叟。

上有千仞梯,长啸高峰头。

下有九曲渊,汗漫乘轻舟。

相携三五辈,日出课西畴。

以此乐长年,人生当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买花辞

买花莫买叶,买叶草离离。

花种从根来,枝叶相扶持。

叶堕花影稀,影稀风易吹。

风吹花不落,花落自有时。

落时非无花,花落子垂垂。

春来花复发,枝叶宁亏危。

枝叶信所天,非关花盛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诗七首(其一)

南国有佳人,赋性慕芬芳。

一笑惑阳城,袅袅情不荒。

席帏竟长年,寸步规中堂。

引镜照斜领,容貌空自将。

曾许五陵少,十五宜归郎。

父母劝女行,为理嫁衣裳。

敛衽跪陈辞,愿终守雪霜。

讵不怀三星,绸缪焉足长。

毳褐亦可缝,稗秕亦可浆。

百岁将安之,予美耿中肠。

日月既云迈,苞稂乃见伤。

未逮衾与裯,揆谊终难忘。

吁嗟乎冽泉,掩涕归空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