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寄陶苦子(其二)

海犀不远水,梁燕知春归。

而我连枝树,万里各天涯。

寄书尚盈袖,努力尚有辞。

一展不忍读,再展泪横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江上寄陶苦子(其二)》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海犀”与“梁燕”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海犀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触碰;梁燕能感知春的归来,却无法传递彼此的信息。这种对比,凸显了人与人之间因距离而产生的无奈与哀愁。

“而我连枝树,万里各天涯。”这两句诗将自己比作被风吹散的连理枝,即使根系相连,却各自飘零于遥远的天边,形象地描绘了分离之痛和相思之苦。接下来,“寄书尚盈袖,努力尚有辞。”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直接传递消息,但心中仍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

最后,“一展不忍读,再展泪横滋。”这两句诗更是情感的高潮,读到此处,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每一次展开信件,都是对离别与思念的又一次触动,泪水不禁滑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离别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情感交流的渴望与无奈。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寄陶苦子(其三)

区区累结束,恨恨起长思。

我行尚南国,君愁当告谁。

春芳君独惜,我自捋虬髭。

两意共一心,忧多复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过柴桑故城有怀陶靖节先生

清晨入左蠡,薄暮柴桑城。

夙昔怀高风,悠然望玉京。

田园久已没,三径草纵横。

蝉鸣在高树,和风送清声。

斯人不可见,山水有馀情。

嗟予虽不敏,颇轻世上名。

缅维千古人,怀抱辄相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过江宁

生无谐俗骨,雅性在山水。

江淮与河汉,涉历非今始。

暮春理轻策,忽来五千里。

今陵旧陪京,严城高百雉。

我行骑敝驴,落日过都市。

父老为我言,未语先垂涕。

六街址尚存,高台平似砥。

宫阙禾黍中,瑟瑟秋风起。

独有秦淮流,千年不复改。

异哉秦始皇,金埋王气死。

天道本好还,二世亦已耳。

形式: 古风

访高望公村舍(其一)

高子善耕稼,结庐依山阿。

柴门对深巷,牛羊日夕过。

深耕而易耨,常恐恶草多。

圣贤日以过,古道若之何。

嗟尔宁戚子,徒然扣角歌。

努力事躬耕,但愿成嘉禾。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