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移晚校一月,花迟过半年。
红开杪秋日,翠合欲昏天。
白露滴未死,凉风吹更鲜。
后时谁肯顾,唯我与君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慨。"移晚校一月,花迟过半年",表明诗人对于时间流逝有着深刻的体会,一月过去了,花开得比较晚,而且已经超过了一半年的时光,这里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是对美好事物不易持久的感慨。
"红开杪秋日,翠合欲昏天"进一步描写了这朵花在傍晚时分绽放的情景。"杪"字用得极妙,它既可以指代花朵,也隐喻着时间的短暂。而"翠合"则形容花瓣紧闭,仿佛是夕阳将至前最后的美丽瞬间。
接下来的"白露滴未死,凉风吹更鲜"表达了诗人对这花依然保持生机的欣喜。尽管时间在流逝,但这花仍旧散发出淡淡清香,它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暮色中,也要坚守自己的美丽和生机。
最后两句"后时谁肯顾,唯我与君怜"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朵花的独特情感。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没有人会再去关注这样一朵普通而又不易被人注意到的花,但诗人和他的朋友却能理解它的可贵之处。这里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独特的珍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一朵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他对于美好事物独有的情感与理解。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三分鬓发二分丝,晓镜秋容相对时。
去作忙官应太老,退为闲叟未全迟。
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
若使至今黄绮在,闻吾此语亦分司。
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
谁论情性乖时事,自想形骸非贵人。
三殿失恩宜放弃,九宫推命合漂沦。
如今所得须甘分,腰佩银龟朱两轮。
闲来对镜自思量,年貌衰残分所当。
白发万茎何所怪,丹砂一粒不曾尝。
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
今日逢师虽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