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牧司雨中池上作

累朝困炎威,一雨转愁意。

偶看碧芦丛,宛在沧洲地。

岸草闲自滋,庭叶纷以坠。

移床就幽窗,檐溜聒清睡。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历代朝廷深受炎热困扰,一场雨却带来了更多的忧愁。
偶然间瞥见一片翠绿的芦苇丛,仿佛就在那遥远的水边之地。
岸边的草悠闲地生长,庭院里的树叶纷纷落下。
我移动床榻靠近幽静的窗户,屋檐滴水声吵醒了清静的睡眠。

注释

累朝:历代朝廷。
炎威:炎热的威力。
一雨:一场雨。
转愁意:转变了忧愁的情绪。
碧芦丛:翠绿的芦苇丛。
宛在:仿佛。
沧洲地:水边之地,古代常用来指隐居之处。
岸草:岸边的草。
闲自滋:悠闲地生长。
庭叶:庭院里的树叶。
移床:移动床榻。
幽窗:幽静的窗户。
檐溜:屋檐滴水。
聒清睡:吵醒清静的睡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历连日酷暑后,一场雨带来的转变。"累朝困炎威"表达了对先前炎热气候的疲惫和困扰,而"一雨转愁意"则暗示雨带来了诗人内心的些许宽慰。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碧芦丛"与"沧洲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水边的隐逸之地。

"岸草闲自滋,庭叶纷以坠"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岸边的草木在雨露滋润下生长繁茂,庭院中的落叶随风飘落,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最后,诗人选择移床至幽静的窗户边,享受檐头滴水带来的清凉,"檐溜聒清睡"则写出雨声如乐,伴他安然入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自然景色的宜人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内心变化,透露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雷君自陕及门谒与书偕聊成短篇以答来贶

一官偶来泗,举动畏谤嘲。

万事不挂齿,终日口欲胶。

所学未信时,尤欲密敛包。

贤者或我顾,未免谈屡交。

雷侯将家子,而至自陕郊。

踵门贶予书,享馈烦弦匏。

始见气颇劲,既语理不殽。

爱子欲子荐,言毕徒啁啁。

托荫须高林,而乃依寸茅。

盍行游钜公,一言变鱼蛟。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僧副普济过予诘其师名僧职之所自则曰尝济活饥民百万朝廷论酬以得之钦叹不足继以诗云

佛子苇麻众,槩能蚕食人。

庸奴买师名,纳赀不计缗。

普济释苑秀,类同行佛均。

往岁东阳饥,愁声聒苍旻。

天民坐欲死,谁肯发一囷。

师勇营饘糜,全活百万民。

外台上其事,朝廷嘉师仁。

相府议优赏,美号宠厥身。

汝往贰尔正,示劝出圣神。

今时士大夫,体虽具缨绅。

十九饱妻孥,何暇及困贫。

视师固有激,抑可警其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墨蟹

琐琐江湖中,忽在幽人壁。

短螯利双钺,长跪生六戟。

骨眼惊自然,熟视审精墨。

初疑蟺穴刺,犹带浮泥黑。

横行竟何从,躁心固已息。

终朝墙壁间,颇有肥霜色。

我来空持杯,左手莫汝食。

谁夺造化功,生成归笔力。

形式: 古风

横溪回道中作

赤云蔽层霄,旱日作炎酷。

解带荫广厦,肤汗发如沐。

世无广寒宫,何地避蒸溽。

嗟嗟尚未已,里胥报甚速。

云有邑顽民,饮酒溢鼠腹。

半酣张空拳,中者致殒踣。

甲令著定宪,继踵当视覆。

驱车不敢缓,冒暑走山曲。

敝盖无丈阴,托庇何局促。

因思古贤宰,民鲜犯鞭扑。

子贱弗下堂,政务自清肃。

顾予今何人,为治乃不淑。

民既冒重辟,己亦苦匍匐。

胡不树善治,泰然处华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