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会蠡亭(其二)

昔人寄赏事何如,远借高名信有无。

试使当时未身遇,不知谁解别贤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古人对于赞誉之事如何看待呢,是否真的能借来高尚的名声呢。
如果他们未曾亲身经历,又有谁能分辨贤能与愚钝呢。

注释

昔人:古人。
寄赏:寄托赞誉。
事:事情。
何如:怎么样。
远借:借来远方的。
高名:高尚的名声。
信:确实。
有无:是否存在。
试使:假使。
当时:那个时候。
未身遇:未曾亲身经历。
不知:不知道。
谁:谁。
解:理解,分辨。
别:辨别。
贤愚:贤能与愚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题会蠡亭(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和个人名声的反思。

"昔人寄赏事何如" 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所给予的评价是否合理的困惑。这里的“昔人”指的是过去的人,“寄赏”则是指他们对人才或事件的评判。

"远借高名信有无" 这句话进一步探讨了名声与真实价值之间的关系。“远借”意味着从遥远的过去借鉴,“高名”指的是历史上的盛名,而“信有无”则是询问这些名声是否可信。

接下来的两句"试使当时未身遇,不知谁解别贤愚",诗人设想如果自己处在那个时代,但没有亲身体验那些评价的情况下,会怀疑谁能真正辨识出贤与愚的区别。这里强调了个人体验对于理解历史评价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评价和名声的质疑,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认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才评判标准的怀疑态度。这也体现出了宋代文人在文化自信与传统价值观上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范子济双头芍药

烟粘草露珠结窼,淮上人疑春未多。

扬州东部纷芍药,已与天地分中和。

双苞一色生同蒂,不是花妖是和气。

恩沾雨露力偏饶,来向人间自应贵。

栏边鼓彻无奈何,欲留白日谁挥戈。

练缃聊记旧容质,犹得胜士长吟哦。

八姨不列真妃上,大姨稳作昭仪样。

无双颜貌却成双,背立无言似惆怅。

淮南通守别花眼,曾向花前倾玉盏。

左看右看俱可人,欲选娇娘倩谁柬。

形式: 古风

题徐明叔海舟横笛图

莫爱一掬水,海阔观狂澜。

莫爱手中月,空明海上山。

人生适意贵如此,前度徐郎在千里。

喷云裂石天宇高,夜寒水冷鱼龙起。

世间俗客贪昏睡,波涛不识神灵意。

更令叠奏数曲终,鲸山会作玻璃翠。

画工妙手今无几,可惜徐卿今老矣。

醉中睡起百忧宽,与君一笑西风里。

形式: 古风

题演法观

国虽褊小亦封除,疏奉仙灵意气馀。

犹有黄冠说前日,开元曾是下天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凝云堂

浮云踪迹真何处,会若无心是同住。

此间我若解忘情,应与闲云共来去。

面山结屋开虚明,屈伸与我同太清。

红尘洗淡一翻手,悠然适见云平凝。

回看诗客时满堂,雕刻品汇俱奔忙。

亦知泉石成膏肓,与人装取锦绣肠。

寥廓万里同翱翔,唯有白云来帝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