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怨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形式: 古风

翻译

君王离去后,行人踪迹断绝,箫筝不再响起,歌声也哽咽了。
曾经锋芒毕露的宝剑失去了威严,光泽暗淡,珍贵的宝琴散落,琴弦上的金星也消失不见。
玉石台阶上空荡荡,秋露落下,月光照亮了昔日的歌舞之地。
那时的欢声笑语和歌舞再也回不来,如今只剩下西陵的灰烬见证这一切。

注释

君王:指代过去的统治者。
去后:离开之后。
行人:路上的人。
绝:断绝,消失。
箫筝:古代乐器。
不响:停止演奏。
歌喉:唱歌的喉咙。
咽:哽咽,声音中断。
雄剑:象征权力或英雄的剑。
无威:失去威严。
光彩沈:光泽黯淡。
宝琴:珍贵的古琴。
零落:散落。
金星:琴弦上的装饰物。
玉阶:华丽的玉石台阶。
寂寞:空旷寂静。
秋露:秋天的露水。
当时:那个时候。
歌舞处:过去举行歌舞的地方。
人不回:人们无法回头。
西陵灰:西陵的遗迹,可能指陵墓,暗示死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往日华丽场景已成过眼云烟的凄凉情境。诗中“君王去后行人绝”表明了权力的转移和遗址的冷清,而“箫筝不响歌喉咽”则透露出音乐与歌声的消逝,反映出一种文化艺术的断裂。“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更是这种凋敝感的延伸,强调了曾经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则将自然景象与人事兴衰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寂与凄凉。而最后“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则是对过往繁华生活的最终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总结,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物变星移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已经逝去,只留下空寂与回忆。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出过往的荣华与今日的荒凉,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变迁,从而表达了对历史、时光和生命消长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3)

程长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

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

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

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

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

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怀鲁

曲阜国,尼丘山。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履风雩兮若见,游夏兴兮鲁颜。

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归李江州后寄别王氏

鱼雁回时写报音,难凭剉蘖数年心。

虽然情断沙吒后,争奈平生怨恨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